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面壁”的北大毕业生,以及她笔下的边缘人物

    潮新闻 记者 宋浩 实习生 杨博悦2024-06-27 01:00全网传播量12.8万
    00:00
    00:00

    北大毕业,因抑郁离职,无业7年。苗子兮在大地上游走,寻访古老的壁画以及壁画背后那些边缘人物的故事。苗子兮把这些故事,写成了两本书:《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

    《观我生》关注墓葬壁画,于2022年出版,获第十八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上榜多个图书榜单。《观无量》关注石窟寺观壁画,前不久刚出版。写了好几本书,她和丈夫依然收入不多,好在两个人、两只猫,花销也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低耗能滑行”,但她在精神上已经走出了当初的抑郁和焦虑,不以为忧,不改其乐。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刚过,6月26日,苗子兮接受了潮新闻采访。

    【1】

    “我是个失败的北大毕业生。”苗子兮笑着说,“高考之后,人生尽是下坡路。”

    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苗子兮进入职场,前后做过几份工作。最后的职场生涯,在苗子兮看来,一方面在压力驱使下拼命奔跑,另一方面,无法辨明人生的方向。她展示了一张当时拍摄的照片,一片纷乱的绿色。她说那是某晚加班时拍摄的办公室窗台上的植物,发了朋友圈,旁边写着“心为形役”。

    她确诊了抑郁症。那段时间,据她描述,就如同坠入深海之底,压在身上的是几千米的黑暗。“我没有办法思考,整个大脑是黏糊糊的,连给人打电话都说不清楚事情。”病休在家时,有一次,同事让她写一段新书简介,就一百个字,她在电脑前坐了很久,打下的字又删掉,就是写不出来。“当时我几乎就是个废人了。”

    2017年6月,她选择了裸辞。当时,她房贷刚还了两年多。

    辞职后,服用一段时间的抗抑郁药物,她的精神状态稍稍恢复,可以做一些工作了。养活自己是当务之急。苗子兮尝试过很多营生,当过野导(无导游证的导游),开过淘宝,都失败了。后来还是继续老本行,靠朋友介绍一些编辑、撰写、设计图书的活,维持了生计,渐渐地有了一些盈余。

    她会算一笔账,把每年最基础的开支算出来,包括社保、房贷、水电、网费、吃穿日用,得到一个数字,就是维持生计底线的费用。每年挣的钱超过这条底线,就是盈余,就意味着可以利用盈余去做一些事。

    然后,苗子兮做她真正想做的事情了:一是访古,二是写作。

    有天晚上,她失眠睡不着,就在想这辈子特别想做、还没去做的事情。想了很久,她意识到自己特别想去走丝绸之路。2017年夏天,她搭上西去的列车,从河西走廊一路到新疆,途径兰州、张掖、嘉峪关、瓜州、敦煌、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和库车,参观了众多古代石窟、遗迹和博物馆。

    令她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满壁丹青。那些色彩和线条仿佛在向她说话,只是当时她还不太明白,它们在说什么。

    回来后,她去浙江图书馆翻阅了许多壁画相关的图录和书籍。历史学系出身,她感到这些古代的画像里蕴含着海量的历史讯息,可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共同构建更生动鲜活的历史。

    此后,苗子兮继续走,踏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沿着丝绸之路继续向西,去了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观摩了大量壁画图像。在旅途中,她愈发坚信,真的可以从壁画中观看到一部历史。于是,她萌发了写一本书的想法。

    《画里的远游——版画家吉田博的一百个世界印象》

    “我可能是一个没有什么天赋的作者。”苗子兮自嘲。此前她一直在写作,写过长篇、中篇、短篇,林林总总好几十万字,但一直没有机会发表或出版。出版过两本书,《画里的远游——版画家吉田博的一百个世界印象》和《西湖梦寻——漫步在张岱的西湖梦里》,为吉田博的版画和张岱的小品文做一些导读,算不上是自己的作品。所以从一开始,她对自己写这本书并没有太大自信。

    更麻烦的是,不久,她又遭遇了另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在她看来,这比抑郁症更严重。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好比关在一个满是蜘蛛网的黑屋里,与幻影作战。”那段时间,她像发疯一般,在工作上吹毛求疵,每一处位置都要精准无误,每一个字词都要反复斟酌,唯恐出一点差错。“其实这都是源自于恐惧,我会以为一旦出错,我就完了。”

    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别人给你的每一单活,都是出于对你个人的信任。她很害怕会辜负这种信任,所以以完美主义的标准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很牢固的思维定式,进而变为病态。

    因为强迫症,苗子兮再次无法正常工作,“我又成了一个废人”。她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她不能干其他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作。因为写作是面对自己的事,不会有强烈的强迫感。这成为一个契机,苗子兮把写一部“壁画上的中国史”的计划重新拾起来,每日把自己埋进写作这件事中。

    【2】

    这段写作经历,苗子兮称作“面壁”。她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小房间里,面对一堵墙壁。壁画的记忆涌出来,她想象那堵光洁无物的墙壁上突然绘满丹青,然后,她走了进去。

    在壁画的世界里,她遇到了很多人。“文字的史书主要关注帝王将相,而壁画里的人物则丰富许多。”

    图1 宅院,陕西定边郝滩新莽至东汉初期墓壁画。受访者供图


    图2 墓主人,陕西定边郝滩新莽至东汉初期墓壁画。受访者供图

    从陕西定边郝滩东汉至新莽墓壁画,她进入一座庄园。庭院四合,土地连绵,有耕者犁其地,牧者放其畜,墓主人就住在这座庄园里。他可能是富民,也可能是当地小吏,他头戴乌帻,身着右衽乌缘朱衣。他的妻子挽髻,着左衽素缘绿衣。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看起来颇为富足,而他更希望自己身后,魂灵能够去往西王母的天堂。(图1、图2)

    图3 宰猪 甘肃嘉峪关新城6号魏晋墓画像砖。受访者供图

    图4 炙肉 甘肃嘉峪关新城1号三国魏墓画像砖。受访者供图

    在甘肃魏晋画像砖里,她参加一场宴会。厨师磨刀霍霍,杀猪宰羊,把肉切成丁,串成串儿,在火上炙烤,再撒上胡椒,焦香四溢。然后美食被端到厅堂上,供贵客大快朵颐。(图3、图4)

    图5 宴饮 新疆若羌楼兰LE古城西晋墓壁画。受访者供图。

    在新疆楼兰LE古城西晋壁画墓里,她遇见几位来自贵霜(公元1世纪至3世纪横跨中亚和南亚的帝国)的男男女女。他们举着酒杯,在微醺中观看骆驼相斗,回忆着自己远涉山川的时光。(图5)

    图6 献蝗 明代 山西新绛阳王稷益庙东壁壁画。受访者供图

    她还与去印度取经的宋代僧人打照面;在吴哥王朝的宏伟都城中发现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军队;观看农民和猎户如何涌入庙宇,向神灵献上他们擒获的蝗魔,以祈求神灵赐予丰年。(图6)

    这些壁画上的人物,大多名不见经传、史书上找不到名字,是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苗子兮却发现,他们的情感是那么真挚,故事那么生动。于是,在史书遗漏的角落里,一篇一篇,苗子兮写出了那些普通人的日常与希冀。

    孤独无着的日和夜,总是很漫长,苗子兮笔下的小人物成了她的朋友。无一例外,他们曾在自己所处时代的风浪中颠簸辗转。

    苗子兮想象着逃出洛阳大屠杀的粟特商人阿提可胡·万达克如何在黄河边痛哭,卷入杨玄感叛乱的贵女韦珪如何在天牢里惴惴不安,历经官场坎坷的前护乌桓校尉李汉如何拄杖观看自己庄园的麦浪,刑场上的嵇康如何思念那片遥远的竹林……

    “跟着他们走完人生,他们的故事也化作星光,然后我看到了星汉灿烂的无垠历史,狂涛恶浪成了微澜,草木枯荣后是生生不息。”苗子兮说。

    2022年9月,《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成为第十八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2024年4月,《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出版。这两本书,一本关于“地下”的壁画,一本关于“地上”的壁画,那些线条、色彩和凹凸起伏,构成了一部壁画中的中国史。

    去年,苗子兮回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参加“博雅史学论坛”。在与会人员中,只有她没有单位、没有职称和职务,只标了个“自由职业”。她有一种“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的感觉,“当然,更要感谢历史学系,还愿意在这么多年后,接纳我这个‘失败’的毕业生。”

    【3】

    苗子兮提到,当下的历史写作,关注点越来越从帝王将相转向小人物,从宏观转向微观。在“壁画上的中国史”中,她写了不少小人物的故事。接下来,她继续将目光投向同样边缘的、历尽千山的“远行者”。

    苗子兮即将出版的下一本书是《大明最后的使臣》,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郑安德肋的中国青年,他曾与波兰传教士卜弥格一起,奉命将南明太后的一封书信交给罗马教皇,以求能挽救岌岌可危的南明朝廷。

    为了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他们从澳门出发,经东南亚、印度、伊朗、土耳其,最后到达欧洲,几乎走了半个地球,在大航海时代进行了一场伟大的世界之旅。

    关于郑安德肋的文字资料很少,除了一封他写给耶稣会总会长的信,就只有其他人描述他的只言片语。卜弥格神父留下的报告和书信也只有区区几件。苗子兮希望挖掘出这个边缘人的故事,把这个鲜为人知却波澜壮阔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尽管这件事很耗心力。

    图7 石花瓶基座上的“Boym 1659” 贵州安龙天主堂。受访者供图

    苗子兮跑了不少地方。在贵州安龙天主堂,她看到了卜弥格神父留在中国土地上的唯一痕迹:那是一个石花瓶,上面刻着卜弥格的名字和卒年。(图7)“这说明两百多年后,在中国西南的一个角落,还有人在纪念他。”一个真正动人的故事,不该被埋没和遗忘。

    写完明朝使臣,苗子兮正在写的书,主人公同样也历经千山。他叫车奉朝,天宝十年(751),大唐最荣耀的时刻,他作为武官,奉命出使罽宾国。因不幸染病滞留当地,后剃度为僧,法号悟空。当他重新回到唐朝时,已经是40年后了,唐朝已由盛转衰,这一巨变就在这个边缘人物的命运中展现出来。

    上个月,苗子兮去了陕西泾阳,爬上嵯峨山,去寻找悟空禅师塔。上山只有一条土路,半米宽的,很陡。好不容易登至山顶,一只狸花猫来迎接她。在塔前,她听着风声,想象着悟空禅师跋涉于帕米尔山结和恒河平原时的心境。

    图8 唐悟空禅师塔铭 陕西泾阳嵯峨山。受访者供图

    塔下有一段明代镌刻的塔铭,许多文字已经漫漶不清。(图8)苗子兮仔细观看,试图凿开石头里藏了千年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