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丨“几宿没睡好觉了” 记者跟着桐乡闸站管理员一线巡查

潮新闻 记者 李茸 宋彬彬 共享联盟·桐乡陈建钟 沈卓群 司杨2024-06-26 11:19全网传播量2.8万
00:00
00:00

26日下午15时许,稍作停歇的降雨又落下来了。在桐乡市濮院镇北面地势最低的新港村,闸站管理员徐夏明和徐文春不敢松劲,又开始对全村7座闸站进行巡查。

徐夏明随身带着每个闸站的钥匙和工具,一旦闸站出现状况,立即抢修。

沿着村间小道,记者和两位闸站管理员一起开始了巡查工作。由于出门走得急,大家都来不及披件雨衣,衣服很快被雨水打湿。

“淋点雨不要紧,农田别被淹了就好。”徐夏明说,这些天雨下得断断续续,让他很揪心,从6月20日开始巡河起,他已经连续三个晚上没睡好觉了。

“白天不要紧,就怕夜里趁我们睡着了,雨突然下大了,没及时排出,形成倒灌。”一旁的徐文春告诉记者,26日凌晨1时许,他听着外面的雨声突然大了,立马查看手机,发现闸站水位高了许多,立马打开了4个闸站及时排水。

走过一段泥泞的村间小道,大约过了20分钟,我们来到了判香桥闸站,只见徐夏明打开手机里的APP,轻轻一点“启动”按钮,闸站就开始往外哗哗哗地排水了。

记者凑近看,APP里实时呈现了新港村7个闸站的运行状况,哪个闸站水位高了,哪个闸站出现堵塞等故障,都能通过手机了解到。

“以前全村闸站巡检,全靠双脚跑着去检查,起码也要大半天,现在几分钟就能巡检好,而且还是全天候监测,避免了险情的发生。”徐夏明说。

尽管点点手机就能遥控闸站,但徐夏明和徐文春每天雷打不动地还是要把每个闸站都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处在濮院的北面,附近就是千亩葡萄园和成片稻田,不能有半点闪失。”同行的濮院镇农业农村办农技专家沈玉林说。

离开新港村,我们跟随沈玉林来到了3公里外的新东村,此时雨越下越急,穿过乡间小道,成片的连栋大棚映入眼帘。这便是濮院运河北面的千亩葡萄园。

尽管雨势不小,禾园家庭农场主刘森林并不担心,他种的140亩阳光玫瑰长得壮实,由于排水顺畅,地势相对较高,再加上“数字圩区”的守护,葡萄的长势并未受到连续降雨影响。

“我们棚外面有高标准的排水沟渠,棚内也提前建了暗管,只要是棚里有积水,很快就会顺着暗管排出来。”刘森林指着沟渠旁的排水口,只见棚里的积水正快速流出。

禾园家庭农场,濮院镇农业农村办农技专家沈玉林钻进葡萄棚里,对葡萄挂果情况以及棚内管理进行了查看,他也给刘森林现场开方,“连续降雨,会影响葡萄长势。接下来,要做好清沟排水、防病防虫,而且还要注意及时修剪枝叶,防止后期出现烂果子现象。”

22日以来,桐乡市迎来梅雨期集中降雨,桐乡河网水位持续上涨,截至6月26日12时,全市12个水文站全部超警戒水位。3个国家基本站测报最高水位分别为:桐乡站4.04米(超警戒0.34米),崇德站4.17米(超保证0.17米),乌镇站3.79米(超警戒0.09米)。

防汛排涝,重在一个“防”字。数字水利的应用,为远程防汛排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桐乡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通过数字水利系统,远程启动排涝泵站,管理效率和安全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桐乡138个圩区全部投入运行,均已启动排涝,累计外排水量2165.8万立方米。

桐乡市水利局9名水文监测应急保障队员随时待命,同步加强对桐乡市35个水雨情遥测站点的检查维护,确保各项设备保持最佳运行工况,水情数据传输及时准确。为切实发挥“耳目”作用,水利局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防洪调度组、防汛抢险组两个水旱灾害防御应急专家组共计14名水利专家随时待命,确保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到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