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海盐 | 远离尘嚣,来打卡阅读净土

潮新闻 见习记者 许钟予2024-06-25 05:45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一本好书,静静抱坐读到日月无光,人就在书里起伏,掩耳不听那尘世喧嚣,这世间最宁静的快乐。

——三毛《送你一匹马》

从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到现在,海盐沈荡谷仓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且热度不减。

曾经的老粮仓承载着“老沈荡”们儿时追逐打闹的欢声笑语,承载着一份乡愁;如今,经过精心设计与改造,沈荡谷仓文化产业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文旅新地标。

在这其中,构想几何·谷仓书店的入驻,让这座被岁月镌刻的谷仓从物质粮仓转变为精神粮仓。“网红”书店与“老粮仓”相碰撞,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在静谧与繁华之间交织出别样的风情。

余华在《最初的岁月》中写道:“虽然我人离开了海盐,但我的写作不会离开那里。”

海盐自古以来,便是一座文城。古时有被誉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的干宝、中国第一本镇志《澉水志》的作者常棠,再到近现代的出版巨擘张元济、“三毛之父”张乐平,直至如今的先锋作家余华、新生代作家宝树、贝客邦……海盐这片土地始终弥漫着书香气息。

而在我的印象里,沈荡的阅读氛围尤其浓厚,这个被余华笔下的故事赋予了独特魅力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文学爱好者心中的一处圣地。

近年来,沈荡依托余华文化,深度挖掘余华作品中的沈荡元素,打造了“余华文学地图”、“跟着余华游沈荡·在沈荡街巷遇余华”文艺游线等场景。

在这条游线上,游客们将穿过狭窄的街巷,来到那些曾经出现在余华作品中的老宅前,在这里聆听导游讲述那些关于余华和沈荡的有趣故事,感受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

见习记者 许钟予摄。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坐落在沈荡贲湖老街上的胜利饭店,便是以文学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为原型打造的,每逢饭点,座无虚席。

如果说胜利饭店停留在沈荡的老世界,谷仓则从老世界走向了新世界。在浓厚的文学氛围熏陶之下,孕育出了一片文化的新绿洲。

图片来源:构想几何公众号

1955年,沈荡谷仓第一幢青砖仓库诞生,开启了65年的粮食储备地的历史序章;1975年,沈荡谷仓标志性建筑立筒库建成,极大提升了粮食储备力量;2022年,沈荡镇启动老粮仓区块的改造,构想几何选择入驻沈荡。

今年5月,构想几何·谷仓书店正式营业。

五一假期,谷仓书店单日进店人数超10000人,图书单日售卖超300册。

"构想几何"是一个融合生活方式的独特个性,追求空间资源的高度融合生活美学品牌,旗下有书店、咖啡店、民宿等。

这样一个看似和乡镇“画风不符”的品牌,让我很想探究它为何会选择沈荡。据构想几何公众号记载:“两年前的夏日,构想几何团队初访老镇沈荡。在落日余晖下的谷仓里,我们遇见了最美的沈荡。沈荡谷仓带来的年代感,在这个时代里,有独特的味道。它承载着许多人的青春和年少时光,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在秋日里,满怀着对丰收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诚然,沈荡和构想几何都有着共同愿景——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基础上,将年轻化的生活体验带入其中。

谷仓书店,顾名思义,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古老的谷仓,那种沉淀岁月、满载故事的空间感被巧妙地融入到了现代建筑之中。


图片来源:构想几何公众号

走进书店,第一印象便是给人了一种“丰收”的感觉。在书店的入口处,通过筒仓式书架与谷堆场景,来呈现粮食丰收时节堆砌稻谷,形成谷仓的内外呼应。

在书店中部右区域,是一片草船形状的阅读写作区,落座的客人既可以阅读身前的书籍,可以看窗外的美景。

图片来源:构想几何公众号

走到尾端,是一个以大书墙为背景的阅读休憩区,远远望去,有着精神粮仓、仓满丰收的冲击感。每一角落的精致布局,每一处细节的精心设计,我想,这就是谷仓书店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码。

图片来源:构想几何公众号

在书店旁边,是构想几何·谷仓咖啡工厂店,客人们在购书之后,可以沉浸此处阅读。不同于传统咖啡馆,沈荡谷仓的咖啡空间还能够互动式全感官咖啡体验,客人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咖啡烘焙、选豆闻香、意式萃取等深度体验。

随着之后计划内的特调馆与民宿的陆续营业,沈荡老镇将再添风情。

如果你喜欢看书,你一定会爱上这里。

精美的建筑设计为空间赋予了独特的视觉吸引力,成为年轻人群热衷于拍摄与分享的打卡胜地。

见习记者 许钟予摄。

然而,谷仓书店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其书籍选品亦表现出品质和深度——有《云边有个小卖部》、《我的阿勒泰》、《长安的荔枝》等当下热门畅销书,也有摄影、建筑、电影、艺术等专业书籍,也有杂谈、传记、历史……种类齐全,却又不失格调。


见习记者 许钟予摄。

“电影,逐梦之路”。也许是过去所学专业的缘故,当我看见指示牌上这几个字时,我内心一阵欣喜,为此停留。在一阵挑选后,我买了《香港电影往事》、《香港电影演义》这两本书,我申明,并不是一时兴起。

可能是工作日的缘故,阅读区只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在此看书,各个都十分投入,我安静地走过去找了一处坐下,加入阅读的行列。

我一直觉得,纸质书给人一种实在感,你能够触摸到它的温度,感受到它的重量,甚至能够闻到它的气息。

在互联网上,我们每天都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所包围,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纸质书则不同,它通常是由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撰写而成的,每一页都蕴含着思想和智慧。

见习记者 许钟予摄。

而选择在此处阅读,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返璞归真,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在远离尘嚣的乡野之间,人们找到了这座避风港。

临别之际,我不禁想起,麦家的那句“一个人对文字有了亲近感,心灵就踏上了返乡之途。”我再回头望向这座精神粮仓,诗与远方尽收眼底。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嘉地嘉人丨钟情海盐
相关新闻
钟情海盐 | 让企业安心更暖心!他们这样守护知识产权
钟情海盐 | 海盐这个警务站,守护候鸟是专业的!
钟情海盐丨连空气都是甜蜜的!这个小镇竟然有这么多水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