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本期嘉宾是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浙江省能源集团在那曲海拔4750米的高寒缺氧地带建设的50兆瓦光伏储能电站。浙江援藏指挥部供图
“远不过阿里,苦不过那曲。”只有置身于这“世界屋脊之屋脊”,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西藏俗语里的“那曲之苦”: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仅及海平面的一半,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坚硬的冻土上千年来种不活一棵树……
1994年,对口援藏大幕正式拉开,浙江对口地区被确定为这里。
人们口中的“生命禁区”“世界屋脊之屋脊”,645名浙江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继,忘我奋斗。伴随着岁月流淌的,是超60亿元援藏资金注入羌塘大地,438个援助项目落地生根。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会见那曲党政代表团,强调要更多地关注西藏、热爱西藏,关心那曲、支持那曲。2020年8月,中央召开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把援藏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做下去,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深深扎根30年,一任接着一任干。如今,这片藏族群众口中神奇的、坚韧的、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的传奇正在上演。
详情点击>>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浙江对口援藏三十年,据报道已派出了645位优秀的干部和教师、医生等人才。他们在4500米以上被称作“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曲人生的凯歌。这是一个值得被好好褒奖和宣传的英雄群体。
我曾先后于2002年、2005年和2017年去西藏去探望过永康的王浙强(援藏时任比如县委副书记)、台州的李良福(浙江省第四批援藏干部领队,援藏时任那曲地区副书记)和省科技厅的费必胜(援藏时任那曲市科技局副局长),亲身感受了那里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援藏干部的大爱奉献和藏族同胞对他们的深情厚谊。去年夏天又再次进藏,还同现任浙江省援藏指挥部总指挥长董旭斌等援藏干部交流,进一步体会了什么叫“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实际含义。
这里我要特别推荐一位省科技厅派出的优秀援藏干部。他叫张家明,曾担任过厅办公室主任、工业处长、计划处长、党组成员,1995年被组织派遣到那曲地区,任科技局副局长,为那曲科技工作做过许多好事,至今仍为人传颂。恶劣的高原环境没有消磨张家明的工作意志,却过早地透支了他的身体。2001年张家明因积劳成疾,猝然去世。那年元旦刚过,获悉张家明身患绝症的消息,那曲地区的党政领导专程从雪域高原赶来,捧着洁白的哈达走进浙江医院,向他表达那曲人民最真挚的心愿。鉴于张家明的生前杰出表现,省委和科技部党组分别作出了向张家明同志学习的决定。张家明病逝6年后的春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等人还专门到张家明家,看望他的妻子和子女。赵洪祝说,张家明同志是浙江省援藏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张庆黎说,我们对张家明始终不忘,牢记在心。两位省委书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2017年我在那曲考察,还不时听到当地藏族干部念叨张家明,赞美他的事迹和精神。
张家明是浙江援藏干部的楷模,更是浙江科技干部的骄傲。2014年,我们重温省委和科技部党组的决定,深入开展向张家明同志学习的活动。我与班子及机关同志交流中,曾三问干部工作。一问“当什么样的官、做什么样的干部”,二问“选什么的人、怎样选人”,三问“弘扬什么样的作风、树立什么样的形象”。我写的《一位大写的科技工作者》一文,既是学习体会,又大体回答了上述问题。我说,学习张家明,应该努力做到几点。
一是要甘当学生。张家明虽科班出身,又长期奋战在科技工作岗位,但他从不自满,虚心好学,孜孜不倦。每一位同事、同行,每一位被服务者,张家明都视作老师。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能者学习,向先进学习,见贤思齐,以勤补拙,应当永远是科技工作者的品格。在创新日新月异、知识层出不穷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尤要如此。
二是善当伯乐。张家明以其日积月累的实践才能,更以其宽阔胸怀,慧眼识事,知人善任。他发现、提携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和先进适用项目。他评判一个科技项目,首先看实施者的素质、才干,其次看项目的导向,再看项目的可行性,这大致抓住了科技项目评判的基本标准和关键。我们应当据此进一步深化、具体化。
三是好当红娘。张家明充分利用自己的岗位,为民营科技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校之间,热心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促成了众多成果的转化、产业化,促成了科技与产业的结合,为我们打通科技与产业的“通道”,克服“四不”、实现“四要”,推进协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科技部门应当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工作规律,发挥聚合器、转化器、催化剂、推进器的作用。
四是乐当保姆。张家明视科技人员和群众为亲人,真心、细心、热心地提供服务。他在那曲为了帮助冬虫夏草科技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去世的下半年,“西藏那曲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及开发研究”通过了中科院院士魏江春等专家的鉴定。此事至今仍被那曲地区视为科技扶贫的典范,并实际惠及藏族群众。因此,在他告别那曲时,藏族同事和牧民们依依不舍地含泪拥抱着他说:“你像金子一样珍贵,我们舍不得你走啊。”
五是争当“科小二”。张家明就是一位平凡而杰出的“科小二”。他用实际行动塑造了最美科技人的形象,发出了改革创新的时代强音。应当以张家明为榜样,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打头阵、做先锋、当尖兵”。
援藏三十载,一茬又一茬的浙江援藏干部和人才确实在“世界屋脊”书写了忠诚为民、无私奉献的非凡传奇,他们几乎个个优秀,都值得称道。看到潮新闻的新闻,我立刻想到了张家明这个杰出的代表,当然还有更多的援藏干部。
详情请点击:跟评送礼、积分抢兑!《观潮——社长朋友圈的潮新闻》重磅来袭,快来赢取惊喜好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