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的何女士(化名),是一位工程资料员,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热爱旅行的她早早规划好了退休生活,趁着身体健康,有钱有闲,先去环游世界。
然而事与愿违,2022年3月开始,她陷入了“头晕魔咒”。
图源:视觉中国
一干家务就头晕
怀疑是“颈椎病”要开刀
“第一次发作是在某天拖地的时候,一起身就感到天旋地转,恶心想吐。”何女士回忆,当时以为是前一天加班没休息好,睡了个回笼觉就好多了。
一个多月后又是一个周末,想趁着难得的好天气洗洗晒晒,刚晾完几件衣服,熟悉的天旋地转之感再次袭来。
“不会是脑梗吧?”本身就血脂高的何女士警惕起来,在当地医院内科就诊后,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悬着的心暂时落了下来。之后又转至骨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有轻度颈椎骨质增生,考虑头晕可能是椎动脉血供受到压迫、血供不足引起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何女士的“颈椎病”仍然常犯,尤其是一干家务就头晕,虽然没有前几次发作时厉害,但晕晕乎乎的状态是上不了班的,请假也成了家常便饭。尝试了热敷理疗、推拿、针灸、颈椎牵引等各种疗法,治疗效果甚微。在最近一次复诊时,骨科医生建议她进行手术治疗。何女士十分犹豫,这病便一拖再拖。
耳朵中的“石头”出走
医生手法复位“手到病除”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何女士来杭探望工作的女儿,又碰上了头晕发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头痛头晕门诊。
听了何女士详细的病情描述,再结合外院的各项检查结果,接诊的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忧就心中有数了。
位置诱发试验则进一步验证了吴忧的判断:困扰患者多年的头晕病因就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多数与头位变化密切相关,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静止后可逐渐缓解,较严重的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吴忧介绍,“耳石”是我们内耳中的碳酸钙结晶,形状似石头,起着感知重心和速度变化的作用,当耳石离开它本应在的位置,进入半规管,刺激前庭神经,会诱发平衡失调,眩晕就开始了。
吴忧随即为何女士进行了耳石手法复位,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眩晕症状很快消失。
要注意的是,虽然耳石复位操作看似简单,但是要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针对受累的半规管不同,选用复位的手法也会不同,所以大家千万不可在家自行徒手复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减轻昏沉感、走路不稳等后遗症状,何女士还接受了耳穴压豆治疗以改善内耳微循环。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何女士不再出现头晕的情况,工作和生活也回归到正常状态。
图源:视觉中国
经常头晕别轻视
辨别病因很重要
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就一定是“耳石症”吗?对此,吴忧表示,眩晕不等于耳石症,也可能是脑梗或其他疾病的信号。因此,对于频繁出现的头晕症状,不应掉以轻心,尤其是伴有头痛、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意识障碍、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数据显示,近三成的成年人会在一生中经历头晕的困扰。然而,很多人头晕头痛不知道挂什么科,特别是年轻的“低头族”,以为头晕、眩晕就是颈椎不好,导致跑错了科室,使得病情无法得到妥善治疗。
“头晕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其背后的病因却是纷繁复杂的,具体涉及上百个病种,如脑血管疾病、前庭性偏头痛、耳石症、梅尼埃病等,都是我们头痛头晕门诊比较常见的头晕原因。”吴忧指出,像何女士这样的耳石症患者,占到门诊接收的眩晕患者的一半左右,病情并不复杂且很常见,但要做到有效治疗,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临床上,吴忧也遇到过一些经过各种检查查不出问题,但是反复长期持续性头晕的患者,有些症状持续长达数十年。“对于这部分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后,我们需要考虑心因性因素,比如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导致头晕,还有一种叫做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发的功能障碍性前庭性疾病,也需医生耐心甄别。”吴忧强调,只要找准了病因,通过中西医药物治疗、前庭和平衡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心理干预等各种手段的介入,大多数头晕患者的症状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如果你有不明原因的头晕或是患有耳石症,可以蹲一个福利。
潮新闻联合浙江省新华医院免费送出5个“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图,TCD检查)”名额,5个免费“耳石症手法复位+耳穴压豆治疗”名额。
报名截止时间6月28日12点,先到先得,抢完为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