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铺天盖地。有人说,它是神明的烟花,璀璨、惊艳,具有稍纵即逝的凄美感。
梅雨季节里,它有太多的神态。时而细若游丝,窃窃私语;时而喷珠溅玉,颂歌再起;时而雷霆霹雳,疾言厉气……
千变万化的样貌、神出鬼没的行踪、喜怒无常的性情,令人难辨真伪……仿佛每一个都可以是它,又仿佛哪一个,都不算真正的它。
随手抄起一本文集,漫无目的,上下观览。书页在指尖似蝶翻飞,窗外的雨,便是自恰时光里,忠诚的伴读。
此刻的天地,像一架巨型钢琴,雨点犹如轻捷柔软的手,弹奏出自然界的白噪音。
我沉潜在文学的国度,耳边只剩下雨极富节奏的呢喃呓语。一点点,一滴滴,给无涯的流年,提供具象的表达。
书籍中,纷繁世间的花红叶绿、眼酣耳热,化作一缕青烟,飘散在风中,朗照日月辉煌,同时拂过东方美学清逸隽秀的面容。我不由思索,或许,敬惜字物、烟火人家,便是《惜字亭下》的核心内涵。
当青山不老、涧水长蓝的诗画卷轴,在眼前缓缓铺陈——光阴流转,惜字亭下的草木盛衰荣枯;四时轮换,小村庄里的人事代谢如故……岁岁又年年,唯有人与人之间,那份赤诚相待的真情不变。正如作者所言:“世间最好的事,是人的相遇,像梅花沾有霜雪,草叶凝结露珠。”
敬惜字纸的村人们,仁厚朴素、恬淡自适,“向上向善向远”,未曾沾染尘俗的浮光掠影。日复一日,秉持“惜衣惜食缘非惜财而惜德,求名求利只需求己莫求人”的终极人生理念。
现世的安稳,对于情味丰足、内心充盈的村民而言,便是最富丽堂皇的岁月静好。哪怕只在并无山珍海味的菜里平添一勺油,亦能油汪汪得动人心魄。
还有,在那望肉谗叹的日子觅食水中鱼虾,看它们“触须对碰,弹跳自在,大的如蚕豆,小的米粒而已,焙干后,放辣椒炒食,咂舌之美,通达心底。”更甚者是“放下碗筷,觉得未来远大,一室吉祥欢腾。”如此云淡风轻、不觉寒碜的浩荡烂漫,的确令人知足惜福。
“轻轻浅浅享一份清福就好”、“君子知命,随分守时而已,不是君子,更要懂得随分守时顺应天命自然。”……他们就这样静默欢喜地守着这方心灵的净土、人间的天国,直至此生终了,无惧地老天荒。
“一茬茬农人无求无喜,酸甜苦辣尝遍,一切有度,自可过着生活。顺应天道,施肥灌溉,收成好了便好了,收成不好由它不好,来年春日再来耕种。人无妄念无着相,无有梦便不会醒,无牢骚心无矜夸心,处处有佛性有道性。乡农如此,乡景也如此。”
故而,惜字亭不仅仅是作者以笔构筑的大观园,更是古今千年无数文士心向往之的桃花源。在作者干净婉约的文字里,“空而无心,空且有我,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乡野耕读生活,如一曲明丽悠扬的儒风汉韵,清逸绵长,美得雍容沉醉,鲜活生动。没有红尘紫陌的五光十色,浮华绚烂;没有名利场上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
合上书的扉页,脑海浮现的,不过惜字亭旁的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绵延的心事烟消云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窗外,雨仍未晴,迷迷蒙蒙地氤氲着雾气,让我恍入梦幻迷踪。往事暗沉不可追,而未来之路,必多粲然光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
蝶恋书缘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