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曾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杭州大伯装上球星同款“小机器”

    潮新闻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徐长昆 俞勤凯2024-06-22 10:56全网传播量20.1万
    00:00
    00:00

    2024年欧洲杯的战火已经燃起,在近期一场斯洛文尼亚与丹麦的激战中,第17分钟,球星埃里克森凭借其出色的凌空抽射,打破比赛的僵局。

    图源:视觉中国

    令人感慨的是,三年前,他在比赛中曾遭遇心脏骤停,那一刻,无数球迷为他揪心。为应对今后有可能再度发生的心脏问题,埃里克森选择手术植入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2022年至今,埃里克森已带着ICD在足球场上继续飞驰电掣,令无数球迷感动和为他骄傲。

    杭州市民沈先生(化名)突然心律失常,手术体内植入了ICD这台小机器。

    沈先生(化名)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每天他都会和球友们相约去打球。一天清晨,他跟往常一样在打球,突然意识不清,倒地不起。危急时刻,现场人员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和AED除颤,随着沈先生的脸色由苍白变得红润,危急得到了初步控制。

    120急救车赶来后,沈先生被快速送到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抢救。心血管内科团队为他紧急进行冠脉造影手术,排除了急性心梗后,考虑“恶性心律失常”,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在完善相关检查,通过充分评估后,心血管内科主任魏文娟带领团队顺利完成ICD植入手术,“叫停”了沈先生的猝死危机。

    发生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心室颤动,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立即对心脏进行除颤。有效除颤治疗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每拖延1分钟,患者生存几率就会下降10%。因此,能否及时电击除颤成为影响心脏骤停生还率的重要因素。

    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有医生带着除颤仪,在我们身边随时准备为发病者进行电击。

    此时,患者就需要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除颤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这是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无需医师在场,可及时自动为患者转复心律。

    医院供图

    简单来说,ICD相当于一个超小型的心脏除颤仪,将它植入患者体内后,可24小时监测心脏搏动情况。一旦出现室颤,会在10-20秒内自动释放电击除颤,可第一时间挽救生命,对减少患者发生猝死有很大帮助。

    形象来讲,这个装在体内的除颤仪,能像心脏的“守门员”一样,随时替你把死神挡在门外!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分钟1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其中60%以上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于猝死高发人群,平时要通过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进行积极预防。”魏文娟表示,“如何有效防范室速或室颤所致的心脏骤停、原因不明的昏厥等异常情况,需由专业医师评估是否需要植入ICD。”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