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象山半岛南端,一个几近荒芜的海岛上,一家名为“三个月亮”的度假酒店惊艳亮相,极具辨识度的圣托里尼风格,一经问世就走红社交媒体,成为长三角新晋网红打卡地。
隐身在新网红背后的,是一座古渔镇:象山石浦。这里唐朝开埠、明朝建城,石浦港曾为海上丝绸之路黄金水道上的重要中途港,由此发展起来的商贾文化,繁荣了数个时代。
今天的石浦,也正在迎来它的高光时刻。优越的海洋环境、丰富的海洋资源、独特的海洋文化……古朴、岑寂的渔港小镇石浦,正一种青春的姿态重新映入人们的视野。
“三个月亮”度假海岛酒店俯瞰图 本文图片由石浦镇政府提供
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以“三个月亮”为代表的高品质酒店正在高密度布局石浦。一段时间来,悬崖酒店、灯塔酒店、太空舱酒店等类型丰富的酒店陆续签约、开工或投用,一个形态多样、各有特色的度假酒店集群正在加速成形。
旅游圈有一句老话:为一间房,赴一座城。如果,一座城集齐了时下最流行的“房”,又将如何撬动“城”的发展?我们在石浦感受、见证了这种变化:年轻面孔活跃起来,消费场景丰富起来,商业业态多元起来……
石浦,正在破局。
酒店下沉,讲述“小镇故事”
这些年的文旅行业明显呈现这样一个趋势,小城正在成为人们的心头好,曾经不被“看到”的旅游城市成为顶游。
小城如何承接流量,酒店是首当其冲的要素保障。这些年,酒店开始转战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开始讲述“小城故事”。在选址、设计及个性化服务方面,更突出“在地化”打造。
“在地化”发展,成为酒店引流新式武器。被著名学者余秋雨誉为“活着的古渔镇”的石浦,拥有讲好“小城故事”的可能。
自然资源方面,石浦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居高控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称。渔港可以泊万艘渔船、行驶万吨海轮,位列于全国四大渔港之一。
铜瓦门灯塔酒店效果图
人文资源方面,石浦千年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渔文化、海防文化、海商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四大海洋文化。渔港古城,历史上渔商气息浓厚,保留着最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
有专家表示,利用好“在地资源”,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在稀缺的自然资源上简单建设千篇一律的建筑,而是在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融入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实现“在地资源”创造性开发。
在石浦,一系列酒店正在充分与人文自然资源融合。“我们希望,来到石铺的酒店能够和地方有效融合,这种融合是‘有机’的,具备扎根地方长期发展的生命力。”石浦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比如,石浦东门的滨海悬崖,一个极具体验感的悬崖酒店即将建设。作为石浦镇度假酒店集群引领性项目,东门岛悬崖酒店专门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畏研吾参与项目设计,确保建筑形态、色彩等与周边山体、海域、礁石等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悬崖酒店效果图
又比如,铜瓦门灯塔是石浦地标。以灯塔为核心要素,一个投资近2.6亿元的灯塔酒店落地,打造成了海洋与文化为主要特色的酒店。
在石浦,酒店“扎堆”而来。圣托里尼风格的“三个月亮”主题海岛项目建成运营,沙塘湾浙东海上桃源·M湾渔村、铜瓦门灯塔酒店、太平洋康养酒店等项目加快建设,皇冠假日酒店升级挂牌洲际“Holiday Inn”、石浦复美雅致酒店建设推进,凯悦甄选酒店正在洽谈落地。
可以发现,这些酒店一改传统商务酒店的板正,更加轻盈而活泼。从商旅酒店到文旅酒店的产业升级,通过文化融合与空间设计,颠覆传统商务酒店风格,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和基因转化为场景和故事,提升酒店的文化感和体验感。
“三个月亮”度假海岛酒店夜景
如今,石浦被看到,稀缺的人文自然资源为酒店“在地化”开发提供场景。而石浦,因为一众酒店的到来,打造文旅生态价值圈成为可能。
做个最懂年轻人的小镇
这些年,如何吸引年轻人是石浦的焦虑所在——年轻人能不能来,怎么才能来?
随着交通格局的打开,消费电商的兴起,乡村也可以享受到一二线城市同样的生活便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体验感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选择——加大共情力创造,石浦正在从颜值到气质的全局变革,让古渔镇变得生动而丰富。
象山鲜主播直播卖货
高品质酒店“扎堆”入驻,改变不止是文旅产业,更是一个区域气质。酒店的价值,早已不再只是一个住宿空间,它关系到人们如何‘进入’一座区域,展开什么样的生活,带走何种生活印记。
从石浦镇乘坐轮渡,海面航行20分钟,来到对面山岛。沉寂的海岛正在“复苏”,一幢幢白色的建筑沿着海岸线错落排列,仿佛置身于希腊海岛圣托里尼。
“三个月亮”海岛民宿已经成为集住宿、餐饮、娱乐体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海岛村落开发项目。
几年前,来自杭州的文旅运营团队在石浦团建时,乘船路过对面山岛,对这里的自然风光一见钟情,打造一个“圣托里尼”的想法油然而生,而彼时石浦镇也在为对面山岛的未来谋划,双方一拍即合。
“三个月亮”度假海岛酒店远眺图
今年五月,“三个月亮”正式对外营业,预计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因其独特的美学设计,一问世就走红社交媒体,年轻人“打卡”络绎不绝。就在这个月,负责人梁哲锋在海岛专门策划了一场“莫问山海”分享会。来自各个群体的代表打破行业边界,探索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可能。
在石浦东部区域,一个海鲜餐饮集聚区正在形成,巴提亚海景餐厅正式营业,渔光鲜餐厅完成建设。在体验感下功夫,石浦想尽办法为年轻人提供更加丰富的情绪价值。
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来到石浦的游客正在年轻化——这是艺术带来的化学反应。
青年与海会客厅
节假日,“海街故事”在石浦渔港上演,这是一个集合文创集市、艺术展览、实景演出、街头戏曲、传统美食等内容的创意行动。因为艺术的参与,许多看上去没有关联的东西打破了边界,在融合中产生新的生机。
现在,走在石浦镇区,一幢地处C位的米黄色建筑引人注目,它留给年轻人,暗藏“小心思”。
“我们把最好的区域打造成‘青年与海’城市会客厅,就是要把石浦的C位留给年轻人,让他们感受这个古渔镇的青春变化。”石浦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新业态来了,产业格局正在打开
知名酒店入驻,也是一座城市视野的体现,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开放度。
对石浦这个千年古渔镇而言,类型丰富的酒店集聚,意味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各种人群的可能。“我们希望来到石浦的人们,不仅仅感受传统渔文化魅力,更能感受到多元开放的区域活力。”石浦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伴随着高品质酒店接连落地,石浦以更加开放的面貌展示在众人面前。
去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象山港港区和石浦港区是首次获批对外开放。口岸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地,口岸正式开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口岸开放,石浦渴望已久,也让石浦有了喊出打造“世界级”小商圈的底气——建设对标国际品质、国际环境的标志性消费场景。
俄罗斯帝王蟹运输船
去年,载有14吨野生俄罗斯活体帝王蟹的蒙古籍渔船“亚历山大”轮靠泊象山石浦新港码头。帝王蟹将从象山“爬”上长三角的餐桌,实现象山口岸鲜活水产品进口贸易“零”的突破。
俄罗斯帝王蟹
开放,像一把钥匙,打开产业格局。对石浦而言,一个立足国内、着眼全球的开放型现代渔业产业经济正在形成。今年,石浦扩大“象山帝王蟹”品牌效应,拓展北极贝、银雪鱼、北极甜虾等进口贸易,力争生鲜进口贸易额超5000万美元。
在石浦,本土养殖的三文鱼、进口的帝王蟹成为特产,打开了面向世界的视野。
去年,石浦海洋信息产业园一期完成改造升级,依托“亚洲第一水产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正全力招引企业入驻园区。上海播备科技作为首家签约企业已经入驻,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将打造集捕捞、锁鲜、加工一体的“象山鲜”供应链中心暨直播基地。
厨师精心烹饪国产三文鱼
格局打开的不止是渔业产业,现代海洋产业正在这里集群,全面引育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
高品质酒店“扎堆”来到石浦,海味十足的古渔镇面貌正在焕新,带来发展的更多想象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