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湖州周三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如约而至。
第90期恳谈会现场 共享联盟·湖州 张剑 摄
从2022年6月8日创设至今,这辆政企同行的“直通车”已开过两年时光。两年来,过半规上企业与市区县主要领导实现面对面沟通交流,全市八大新兴产业链“朋友圈”持续扩大,小微主体、新业态企业不断加入……一次次“周三见”的约定和坚守,让湖州政企的互动热烈又持久。
“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今天第90期的主题。两周年之际,恳谈会为何聚焦“增值化改革”这个关键词?为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湖州还将瞄准哪些方向重点发力?
“周三见”,雷打不动
每周三见面的恳谈会,是湖州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轮流主持,通过“主题+问题”确定会议内容,“报名+点名”邀请参会企业,“见面+书面”收集梳理问题,市区县两级联动同步召开。
“政企面对面交流,不仅疏通了堵点、解决了难点,更体现了湖州政府为企业发展营造最优环境、给予最大支持、提供最好服务的决心。”会上,上海市湖州商会会长杨震华的话道出了企业心声。
互动交流只是起点,做好问题交办解决的“后半篇文章”亦是关键。为此,湖州按照“有事推定、有理推定、有解推定”的要求,严格实行问题“交办-办理-回复-评价”闭环管理,2天内交办、2周内办理回复,不满意问题实行二次交办,敦促办理,确保交办问题100%跟踪回访评价。
此前召开的政企恳谈会 共享联盟·湖州 张剑 摄
个性问题有闭环,共性问题更不落下。每月由分管市领导轮流召开营商环境月例会,研究破解恳谈会上反映集中的共性、高频涉企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半年一次、市委常委会会议每年一次,分析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周恳谈、月例会、年分析,进阶推进。
为了扩大覆盖面,每期恳谈会都会围绕不同主题,邀请来自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对象参加,并设置了争做百年企业、女企业家、青年企业家等专场活动。今年,湖州市工商联还把恳谈模式推广到商会,聚焦小微企业发展,已召开8场,收集企业诉求20件、建议32条,为恳谈会做了有效补充。
“恳谈会就像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安上了听诊器。”湖州市委书记陈浩用了形象的比喻,他说,和“季节性”“活动式”的政企联动不同,湖州坚守不见不散的“周三见”,让政府倾听到更广大市场主体的心声,也向社会坚定传递信号——“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湖州最宝贵的财富。”
这种传导正荡开涟漪。两年来,5298位企业家走进了市县联动的90期706场“周三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政府面对面倾听企业呼声、点对点破解企业难题,累计收集交办问题6849个,交办件反馈满意率达99.55%;恳谈会荣获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成果奖、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等,兄弟城市江西吉安市也来学习借鉴……
可以说,政企恳谈会已然成为湖州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新课题,湖州探路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即在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创、公共设施等各类精准化、个性化、衍生化服务。
2023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成为其中“关键一招”。
相比营商环境建设的“老话题”,增值化改革是“新课题”。在两周岁“复盘”的重要节点,恳谈会选此为题,可以看出湖州正从见招拆招的回应式服务,向主动靠前的增值化服务拓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探路。
走进湖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内,法治服务、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三个专区呈环状铺开,各个窗口前咨询、办事的人不少。
湖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 记者 叶诗蕾 摄
“这是湖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简称企服中心,目前已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区县全覆盖。”湖州市政务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潘春晖告诉记者,作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落地载体,企服中心根据湖州产业链特点和企业高频需求,设置了综合、政策、科创、金融、人才、法治、知识产权、兜底等服务板块,在这里,企业既可享受基本政务服务,还能享受衍生增值服务。
对此,景尚旅业集团总经理总经理丁颢受益颇深。近日,该集团将总部从江苏迁移到湖州,需要办理相关手续。企服中心商事登记专窗主动提前介入,帮助企业第一时间拿到营业执照的同时,还提供了融资专人对接、惠企政策推送等后续增值服务。“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办实事。”丁颢连连点赞。
“进一扇门”办各类事,“一个口子”高效解决问题,“一体融合”叠加赋能,湖州增值化改革为企业带来了暖心又爽心的服务体验,也形成了众多基层经验:
比如德清县首创“兜底办”机制,把所有找到窗口没办成、找不到办事窗口的问题归集到一起,用共性机制解决个性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推出“创业第一见面人”模式,将服务环节向创业的全周期延伸,累计解决创业难题1201个,满意率100%;经信部门创设“产业链合作桥”模式,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推进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金融部门构建融资主体绿色评价模型,助力企业获得更高额度、更低利率的绿色贷款服务……
“创业第一见面人”活动现场 湖州市场监管局供图
正循环,持续发力
记者注意到,今天除了有覆盖三次产业、新业态等领域的企业家代表参会,还邀请了商会、高校、媒体等几位负责人作为社会代表和营商环境观察员进行点评交流。
“湖州实际已经有比较好的产业分工和基础,在推进增值化改革中要更注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域范围内“链主企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提升城市软实力要从长远考虑,做好长效服务,坚持做‘有为政府’的同时,也要减少对企业发展的干预。”
……各位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部门负责人详细记录。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开门问策的恳谈会,亦是湖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生动案例之一。
据介绍,今年湖州出台了《湖州市强化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的实施方案》,每周三常态化召开的恳谈会与涉企问题的“中台枢纽”企服中心联动配合,实现更大闭环。
比如在此前举行的恳谈会中,孔辉汽车建议由政府定期组织本市汽车行业交流会,推动当地产业链上下游相互了解、促进合作,申科生物、中蓝新能源也反映,希望政府支持生物医药、锂电池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
智能汽车生产车间 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解决个性需求后,湖州以此为契机,专门研究出台了《新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动沟通机制》,从制度机制层面常态长效解决共性问题。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组织举办行业峰会、链群配对活动等22场次。
下一步,增值化改革将如何发力?恳谈会也划出重点:要以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为工作切入口,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要把产业链“一类事”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听取龙头企业意见,对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关键环节开展研究,梳理重点问题和核心需求,提供定制式服务套餐;要勇于开拓增值服务新蓝海,努力在优化金融服务保障、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帮助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等发面持续探索;要刀刃向内推动变革性重塑,建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信息共享、程序衔接、流程再造。
“增值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陈浩强调,对政府来说,转变视角很关键,从用户思维出发,找准可感可及的突破口,用问题导向、问题销号确保服务真增值、企业真受益;对企业来说,则要积极参与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营商环境月评议等载体,反馈增值化需求,构建企业、政府、社会高效协同的生态。
在政企同心、双向奔赴的正循环之下,期待湖州增值化改革之路持续奋进,探出更多实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