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化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结果的通知》。经年度统计数据和年度工作总结上报、定量计算评价、专家定性评价和地方管理评价等综合评定,浙大控股集团所属浙大科技园、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获评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三十多年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创新创业服务,成为培育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申报,是对园区一次综合实力的大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项目是为了促进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化、专业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营造我国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成长环境,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而设立。本次评定中,共有29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为优秀(A类),776家评为良好(B类),324家评为合格(C 类),23家评为不合格(D类)。其中浙江省(含宁波市)共15家单位获评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浙大控股集团所属单位占比13%。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试点园区之一,于2001年5月被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6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依托浙江大学科教资源优势,围绕“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核心功能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浙大科技园根植“浙江大学创新资源、浙江国资产业生态”双浙优势土壤,面向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业等组织,以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为理念,深度融合“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产业链”,贯通“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科技创新发展全链条,围绕以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创飞地等为载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及辐射区域发展的科创服务,构建“融合创新全要素、服务企业全周期、贯通产业全链条、赋能科创全过程,描绘科创新生态”的科创全生命周期赋能体系,支撑浙大控股集团打造高能级科创赋能平台。
服务科创二十余载,浙大科技园已在杭州、宁波、南昌等地设立14大科创园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累计孵化企业3000多家,培育大学生企业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480多家,转化科技成果950多项,培育斯凯网络、每日互动、国芯科技等上市(含新三板挂牌)企业34家。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于2000年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被列入宁波市委、市政府新世纪“一号工程”。建园二十余年,遵循“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孵新扶强”的建设理念,集聚创新要素,完善科技创新孵化链条,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地打造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优越、服务成效显著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近年来,宁波分园进一步服务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瞄准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头,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创新性地打造数字化线上对接服务平台赋能园区企业发展;以“521服务模式”搭建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充分发挥创业导师辅导作用,重塑孵化企业服务体系;构建企业发展“生态系统”,引进宁波市百精企业家俱乐部等知名优质成熟企业联盟平台以及浙江大学宁波校友会等知名高校校友平台进驻园区;多途径搭建金融赋能平台,搭建各创新主体间交流互动物理空间,为孵化企业发展所需人才、资源、市场、资本等提供系统发展加速。
截至2023年,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累计入园企业2000余家,其中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家、认定科技型企业708家,孵化毕业企业219家,3家企业被认定为宁波市“专精特新”企业,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1家。
未来,浙大科技园将继续锚定“打造高能级科创赋能平台”重要使命,紧紧围绕有组织成果转化的引领者、有源头项目孵化的先行者、有体系产业培育的开拓者目标,汇聚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助力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催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成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摇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高端要素聚集的新型创新载体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