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取笑我:田渭法人民医院学医,在徐昌新兽医这里学文。此话没错!1974年下半年,我在诸暨县人民医院生产实习,一边看内外科,做徒弟递止血钳,动阑尾炎、腋臭、大隐静脉结扎之类的小手术。晚上看医学书,又拜师徐昌新、范以行学文章。徐和范两位是县委报道组人员,而徐毕业于浙农大畜牧兽医系,原是一名兽医。一次晚上11点多了,徐老师把我领到他旁的一间房,打开门说,晚上睡这里!谁知半夜里有人打开电灯,一个不拘言笑的长者问,我的房子你怎么睡在这儿?睡眼惺忪的我连忙解释,这位长者才自我介绍说:我叫骆建松,与徐昌新是好朋友!我一直记着这一夜和那张严肃的脸!至今我与骆建松结识50年啦!
骆建松,1948年出生于江南古镇诸暨枫桥,中专文化,工程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里红妆”传承人。
自青少年时代开始,他就酷爱文学艺术和乡土文化,先后编纂了《诸暨婚姻歌谣》《绍兴旧时婚俗》《婚庆对联集锦》等著作,并撰写了许多杂文、散文。特别是近25年来,与儿子骆东一起,以祖上百年老店“裕昌号”冠名,建立了绍兴市裕昌号文化发展公司,在绍兴创办了绍兴越乡婚俗馆、绍兴越艺馆、越妆展、绍兴百床馆以及民俗文化藏品展,在第三届、第四届国际西湖博览会上,参加了“十里红妆 风雅钱塘”大型展览,极大地加深了世人对浙江古文化的认知;在诸暨西施故里和古村落斯宅分别创办了“裕昌号民间艺术馆”,集文化和旅游于一体,受到了广泛赞誉。
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王淼同志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是魂,一个是体,两个如果不结合,是魂不附体,文化要靠旅游扩大传播,旅游要靠文化丰富内涵,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相信斯宅村,能让这个历史的传统进一步发展和宏扬,也必将成为当地人民团结致富奔小康,拉动内需促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
诸暨自秦置县,历一千多年至两宋时期。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开封,掳走了微、钦两帝,及宗室数千人北去,只有康王赵构逃脱。为躲避金兵的追捕,赵构一路南逃,途经诸暨境内,进入今属店口的檀溪至后旺的一片桑园,请求一位正在采桑的姑娘救命。姑娘急中生智,将他藏身于桑叶中,将采好的桑叶一股脑儿盖在了他的身上,机智地骗走了金兵。后姑娘又把他带到附近的一座寺庙,从后门进入躲藏。金兵曾来到寺院正门,只见大门外结满了蛛丝,认为此寺已无人出入,便没有进去搜索。待天色渐暗,姑娘又送去了食物和被褥,赵构终于在寺庙内睡了一个安稳觉,该寺院后称为“安稳寺”,数百年来一直香火鼎盛。
次日,赵构皇帝逃离此处前,对前来送别的采桑姑娘说:“等我黄鱼鲞翻身,登上龙门,坐稳江山,一定接您进宫,共享荣华。”赵构按照姑娘的指点,翻越附近的一条小岭,直奔绍兴而去,后人将此岭称为“活路岭”、“活龙岭”。这“安稳寺”和“活龙岭”笔者曾寻访多次,已成为当地可查的“地名”,附近一带村民老幼皆知,流传至今。
当金兵撤离江南,赵构皇帝从温州、宁波回到绍兴,又定都临安(杭州)。坐稳了江山的赵构皇帝便派御用军前往萧山、诸暨、绍兴一带寻找采桑姑娘。因当时赵构与姑娘有约:当我派人找你的时候,你要在窗外挂出一个红肚兜。谁知这位诸暨姑娘当初救人并非图报,也不愿进宫为贵妃,便将这个机密泄露给了闺蜜。等朝廷派人前来寻找时,许多姑娘的窗外都挂出了红肚兜,怎么也找不到真正的采桑姑娘。宋高宗赵构深感遗憾,立即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凡宁绍地区的姑娘出嫁,喜床家具可以描龙绘风,出嫁姑娘可坐八抬大轿出嫁迎亲的队伍,武官见了要下马,文官见了要下轿,出嫁女子尽可享受半个公主的待遇。
自从赵构皇帝下了这道圣旨,宁绍地区的富家小姐出嫁可谓“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在诸暨,嫁妆更是越来越多,迎亲的队伍越来越长,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十里红妆”由此而生。近千年来,“十里红妆"这一宋韵遗风,对诸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古代都是重男轻女的,但自宋高宗赵构提出浙东女子出嫁,享受“半个銮驾”的待遇,女子出嫁途中,文官遇到要下轿,武官遇到要下马,这种身份,使得丈夫不敢虐待老婆,公婆不敢虐待媳妇,女方在婆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渐渐形成为社会风尚。另外,因为丰厚的嫁妆,也会让夫家高看一眼。在古代,嫁妆是女子的私产,厚嫁提高了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即使不受宠爱,有大笔财产陪嫁,基本确保了在家中有一定的话语权。
最近一次的“诸暨宋韵文化展”,在“巾帼贤韵”专题提出:宋代,女性的地位和生活发牛了重大改变,她们走出闺阁,广泛参与到纺织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中,她们德才兼备,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她们言传身教,注重对子女忠信、礼义、德孝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在“诸暨宋韵文化展”中,我们看到了一套完整的妆容器具,包括涂面、抹粉、画眉、涂脂、妆靥、斜红、点唇等器物,种类层出不穷,尽显自宋以来诸暨女子有了家庭地位,她们可以面对圆形、方形、葵花形、带柄型、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等各式铜镜,或淡雅或奢侈地打扮自己。女子推动摇篮的双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古往今来,诸暨涌现了大批的杰出贤士,这都与母亲的教育培养密不可分。在枫桥等许多地区,称奶奶为娘娘,这可是对皇后的称呼,足见诸暨人对女性的尊重。
三
宋代那位救过皇上的采桑姑娘,她没有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更不认识皇上,可她分得清善恶是非,深爱着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危急时刻,勇敢挺身掩护。更让人钦佩的是这位采桑姑娘施恩不图报,拒绝进宫为妃,表现了她甘为平民的高尚情操。
诸暨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宋时文科进士就达80余人。在民族存亡危难之际,诸暨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共产党内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俞秀松、汪寿华、张秋人、宣中华、宣侠父就是诸暨人,更让人拍案惊奇的是诸暨是当年的将军县,500人从军出了150名将军,他们中绝大多数驰骋在抗日战场,让日本军队望而生畏。
诸暨人正义、勇敢,推崇精忠报国,深得世人赞誉。在十里红妆嫁妆中,许多喜床和家具的雕刻,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伦常故事,譬如苏武牧羊、木兰从军、岳母刺字等精忠报国的励志故事,崇尚民族气节,传扬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印入到诸暨人的脑中。
四
和合文化的一个最世俗化的意义是生活、婚姻和和美美,这在“十里红妆”中达到了最直观的展现和运用,十里红妆家具中的和合二仙,龙凤呈祥,和美如意,鸳鸯戏水等各种图案的精美雕刻,让“和合”思想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据考证,宋时诸暨境内的古村落达300余个,市井繁华,雅俗并陈,悠闲安适,一派祥和盛景,俗客畅聊于茶坊酒肆,贩夫来往于河道桥梁,紫阳夫子讲学于枫桥,孟子后裔走祀于孟庙,十里红妆绵延数里,东化成寺名声远播…一派和合气氛。十里红妆婚俗所体现的和合文化,既体现了尊重女性,家庭和睦,也体现了社会和谐,安宁团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1963年诞生的“枫桥经验”核心就是一个“和”字,故“枫桥经验”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具有最美的时代韵味。
“诸暨宋韵文化展”显示,宋代诸暨人崇尚文化,讲究文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考究得多,广义上讲,文房包括砚篮,笔墨,书简,砚匣,书架,笔架,糊筒,裁刀,镇纸,压尺等等,文房与士人相伴相随,进入墓葬,体现了士人的潇洒情怀。
在诸暨的婚俗传统中,诸暨人嫁女儿,很多女方家长在准备红妆的同时,会赠送女婿一套文房四宝,不要小看这个笔墨纸砚,它的寓意深刻,韵味十足,丈母娘多么希望女婿有朝一日攻取功名。诸民间的诗书传家,耕读传家,诗礼传家成为传统,这才有一代又一代的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韵,应该是美好的,气韵、神韵、味韵,体现在乡音、乡愁、乡思,体现在民歌、民俗、民风等乡土文化;韵,它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宋韵的魅力所在,宋韵文化是诸暨的标识,浙江的标识。
“十里红妆”在绍兴展示后,引起了鲁迅之子周海婴的兴趣,通过政协牵线,周海婴把部份“十里红妆”展品在日本展示,而骆建松创作《目睹红妆忆旧梦》时,周海婴把早年保存和拍摄的有关照片签名后提供给骆建松,使这本书有了新的高度。
——————————————————————————
周三福利来啦!春风好书盲盒,内含三本春风好书,有作家签名版,也有全新的未拆封版,来试试手气,看看自己是不是幸运读者吧!
抽奖链接:点这里
抽到盲盒的幸运读者,阅读完盲盒里的书籍,也欢迎写一点读后感来我们的晚潮栏目投稿,期待您的佳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