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导演,我实在是太害怕了,但这个影片对我来说是一次自我剖析。希望这个片子和所有的组员们都可以鼓励我,让我再勇敢一点,然后我们继续加油,我还想跟你们一起拍电影。”
“就像玩扑克牌游戏翻出最后一张牌,是黑桃A!我激动到要眩晕过去了。”
6月15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和红毯上众星云集,在杭州也有一场别开生面的颁奖礼,只不过主角是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们。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为进一步聚焦影片创作,支持电影学院毕业生跨学系、跨科系联合制作出具有高潜质的剧情、纪录短片/长片,并鼓励后续创作出更高品质的艺术作品,首次举办「学院奖」评选活动,并设立11个奖项,以奖励学院优秀的毕业作品。
本届学院奖终审评委会由朱文、杨超、李睿珺、叶宁、金科、徐小明、杜海滨、陈玲珍等八位电影届知名人士组成。6月15日晚,美院象山校区3号楼的113小剧场座无虚席,在热烈的掌声和期盼中,获奖名单依次揭晓。
甜蜜的紧张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的主题为“世界树”,电影学院以“树的间隙”回应——在庞大的信息宇宙中,依然坚守着独特视角和美学追求。
经过层层筛选,18个影片类项目入围2024届学院奖终评,题材丰富,形式多元,完成度很高。同学们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出电影的样子:有的回溯童年、深入家庭,有的以扎实的视听挑战类型片创作,有些以轻灵的创意细谈生死,还有的以浩瀚的想象叩问宇宙的奥秘……经过专业性、学术性和艺术性三个方面的讨论,学院奖选出了各个奖项的归属。
这是未来的电影工作者第一次走上颁奖礼的舞台:在电影学院给足的仪式感面前,同学们心跳加速,是一种甜蜜的紧张。
凭借短片《人都是要死的》获得学院奖最佳导演的陈飞,一身暗黑系穿搭,和影片的视觉风格一样大胆、个性,领奖时她却紧张到一直佝偻着身子:“看到提名的时候,我就在紧张发抖,这个奖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她也一直记着指导老师刘智海在拍摄之前对她说,你不要害怕,就去做,把它拍出来就好了。
学院奖最佳导演 陈飞
学院奖最佳故事片《骑士日记》的导演许诺,是影视摄影与制作的本科毕业生,他最后一个领奖时,也紧张得快晕过去了。他再一次感叹摄影机的魔力:“我把它固定在我的摩托车上,一打开,原本平凡的、无聊的送外卖的生活,全部都变得戏剧性起来。”
但出人意料的是,本届学院奖最佳CG短片奖项空缺。
评委一致认为,入围影片的叙事逻辑和画面质感,与行业内所要求的品质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不颁发该奖项,也算是对同学们的勉励。
首届就不给人家颁奖,会不会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我们今天把它颁出来了,那以后它代表美院放到社会上,又能否经得起专业和行业的推敲?”作为评委之一,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陈玲珍向同学们解释:“我特别想上来安慰一下这几个被提名的同学,我们知道你们都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完成作品,并不代表你的东西不好,只是我们用了一个行业的最高水平来要求大家。”
获奖者合影
猛烈地发光
“在人生当中有一段自由而纯粹的时光,完全按你们的想象去做作品,老师几乎不会干预,而是尽最大可能去支持和灌溉你的想法,是非常珍贵的。”导演系主任周佳鹂,在这一年当中,感受到每一个同学都创造了某种生命光块,“甚至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前面三年都没有发光发热,但是毕业创作给了他们一个契机,让他们猛烈地发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不管入围没入围,得奖不得奖,你们都要珍惜那种发光的感觉。”
为了营造这种发光的感觉,电影学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去年发起“毕业联合创作”计划到最后颁奖仪式落地,期间还精心为毕业作品的展示搭建舞台。
6月所有毕业创作集中在象山校区三号楼进行展览与放映,每个周末还有映后交流环节,导演及主创可以在现场与观众交流,分享幕后故事,这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创作欲望。
电影学院的青年教师林裔是学院奖的统筹,去年毕业的他很理解这种感受:“真正成为导演了,要上台与观众交流,谈论自己的作品,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还有亲朋好友到场支持,其实同学们都很重视,也很在意自己的作品被看到。”
林裔今年还参与了三部毕业作品的制片工作,每个项目都是一群亲密的伙伴在一起完成的,合作得非常开心,“和好的伙伴在一起,才能迸发好的想法,彼此成为对方的润滑剂和发动机。”
这让他自己也更想去创作了,“因为你会被旁边的人感染到,鼓舞到,我能深切感受到现在电影学院的创作氛围非常浓烈,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已经在写剧本、创作明年要拍的作品了,甚至有些人已经能拿出成品了,这在以往的美院很罕见。”林裔兴奋起来:“现在这个创作氛围让我很激动,在这个氛围下一定会产生好作品,只是早晚的问题。”
作为评委之一,知名作家、编剧、导演朱文有同感,“中国美院的电影学院已经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非常难得、非常纯粹的创作气氛,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我们评审,或者是做与电影有关工作的,都能享受到做电影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
颁奖现场
那么其他观众,能在哪里能看到这些优秀作品呢?
6月16日下午,来美院象山校区3号楼113小剧场,有获奖作品的重映;6月21日之前,所有毕业作品的轮播还在进行,可关注【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公众号获取排片。
之后,这些作品可能就要暂时和观众再见了。因为大部分都有影展计划,会报名一些电影节,有的打算在亚太参展,有的想去欧洲试试看,公开亮相还得等一等。
今年电影学院本硕博一共147名毕业生,每一位作者都在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所思所感,创造影像的枝叶,建造自己的丛林和绿洲。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所说,“希望得奖的同学能受到鼓舞,没有得奖的同学要知道你是最好的,再接再厉。电影这条路,学院奖只是第一步,等你们离开了学校,带着你们的学习成果,影响你们璀璨的人生。”
附获奖名单——
最佳故事片 《骑士日记》
最佳纪录片 《小影1948》
最佳CG短片 空缺
最佳导演 《人都是要死的》
最佳摄影 《海那端的声音》
最佳美术 《甲床》
最佳剪辑 《universe x 25》
最佳录音 《回响》
最佳声音艺术 《气韵》
最佳摄影艺术 《20272》
最佳美术概念设计 《哈默尔恩的吹笛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汤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