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talker手记|开放麦宣讲进思政课,“披荆斩棘的哥哥”浙young讲

潮新闻 通讯员 孔奕童2024-06-14 14:20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古运河畔竞扬帆,屏峰山麓勤悟道,莫干山下好读书。6月14日思政课“浙young讲”——“言之有理”之江潮声开放麦主题宣讲进思政课活动首发浙江工业大学。8位开放麦宣讲员组成理论宣讲版“披哥”天团在浙工大屏峰校区的“课堂上”轮番开麦!当“思政课”遇到“开放麦”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大思政课”又如何“圈粉”青年呢?

这堂思政课“包”看的!

“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有玩游戏的吗?”

“包玩的!”

“那新质生产力就像不同游戏版本中的装备,包重要的!”第一位上台分享的“披哥”郑德镇用网络热梗与理论结合来解读新质生产力,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区别于“早八不愿来”“座位坐成地中海”“睡眼惺忪可劲儿摆”,今天这堂早九思政课同学们早早就来到了“教室”,第一排也都被坐满了。宣讲员们从“新质生产力”讲到“浙江文化的共鸣和共情”、从“浙江没有大材小材,只有天生我材的浙江大人才观”讲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观能动性”。

“这堂思政课形式就很吸引人,将一个个理论知识点编成段子,吸引我们听的同时,让我们笑着笑着就懂了。”来自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大一学生徐韶佳说道。

“没人打瞌睡!”来自温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欧阳超激动地分享着他在今天上课时的感受,“把开放麦宣讲这种形式带进高校思政课,其实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能够让同学们喜闻乐见,相信理论传播的效果也更深入人心。”身为《奇葩说》辩手的他也是第一次在高校中以开放麦宣讲形式来讲思政课,在生动的情景演绎中诠释平安浙江的深意。

在省委宣传部理论处有关工作负责同志看来,青年宣讲员的理论深度固然没有思政教师高,但把年轻人喜欢的开放麦这种形式带进高校思政课,其实希望给高校思政课改革带去一些启发。

“大思政课”何以为“大”?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访谈交流环节中,浙江省国贸集团梁龙,磐安县委宣传部张博文,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晶莹老师、董志芯老师、杨延圣老师,研究生代表项润栊上台与在场师生围绕如何突破当前思政课改革面临的痛点、难点进行交流。

 

不是让同学去适应老师,而是让老师理解同学。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延圣说道“就像今天在场的很多优秀的宣讲员,他们用青春的话语、青春的表达,讲述青春的故事。”在杨延圣老师看来,思政课不应该是读稿式讲课、表演式互动、填鸭式灌输,而应该多一些实践的观照,多一些情感的真诚。

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关键要解决“真信”的问题。“当我真正考上选调生到了基层之后,我发现基层对我来说就是一堂非常生动的思政课。”磐安县委宣传部的张博文在基层工作的两年间,真的让他在实践当中领会到了理论背后的逻辑内涵是什么。张博文表示,基层实践是上好思政课最好的教材,特别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一城一村、一县一域的基层实践中都能感受到理论的鲜活力量。

在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志芯老师看来,“大思政课”光靠学校、老师还不够,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近年来,浙江将青年理论武装工作“置顶”,由省委宣传部推出的8090和00后青年理论宣讲,通过“蹲点式宣讲””开放麦宣讲”等创新形式开辟“第二课堂”,不断激发青年亲近理论的源动力,拓宽思政课外延,使思政教育“从校园中来,到校园中去”,而不再是学校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