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省建设厅科学部署,湖州市始终坚持把美丽城镇建设作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聚焦问题短板和民生需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和风貌品质。
坚持规划引领,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
以《湖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统领,推进市域交通一体化模式,构建“外联内畅、便捷有序”的交通网络体系。一是建设城镇对外交通体系。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市域轨道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国省道等主要对外交通通道的提升改造,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为主体的对外交通交通网络体系。按照计划湖杭高速和苏台高速今年建成通车,我市44个美丽城镇将实现15分钟高速可达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城镇能级和区位优势。二是优化城镇路网格局。加大城镇路网设施建设,以“畅通行、优格局”为导向,全面提升城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自开展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以来,新建城镇道路95.27公里,改造提升259.70公里,打通断头路58处,优化道路交叉口162处。同时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网环境,今年湖州获评全国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域全国示范县设区市。三是完善交通设施配套。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新增停车泊位6477个,新建新能源充电桩3247个,同时创新供给形式,采用错时共享的方式将乡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向社会开放,极大地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新增城镇公交站点163个,全市城乡公交实现纯电动化、2元一票制、移动支付、IC卡互联四个全覆盖,行政村公交站点一公里覆盖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
坚持民生导向,建设现代化污水治理体系
以“保民生、优供给”为导向,推进城镇和农村污水治理现代化,助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一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推进镇中村、镇郊村、工业区等重点区域截污纳管,新(改)建污水管网275.3公里,完成62个城镇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实现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二是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借数智促管理,全市10吨及以上处理设施全部安装流量计量,200吨以上的处理设施全部安装水质在线检测,德清县完成30吨以上处理设施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吴兴区、南浔区开发移动运维管理APP,将站点运行状况与监管平台进行联动,全方位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创新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提出以“区县政府为责任主体、区县建设局为管理主体、乡镇(街道、园区)为实施主体、各行政村为落实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牵头编制《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站长制”管理导则》,相关经验得到全省推广。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现代化蓝绿空间体系
加强绿色生态设施建设,优化城镇公园和绿道网布局,为城镇居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游憩空间。一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河湖岸线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着力探索水域空间开放共享机制,目前已累计建成省级美丽河湖52条,水美乡镇60个。二是全面优化绿道布局。完善城乡绿道网建设,优化人行道、游步道、骑行道等空间布局,串联滨水空间、特色街区、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打造连续贯通的城乡慢行交通网络。目前全市美丽城镇已累计建成城乡绿道超300公里,实现万人拥有绿道长度1.5公里以上。三是全面提升公园绿化。依托城镇有机更新,通过“利用闲置空地、拆墙建绿透绿、道路转角添绿、立体空间补绿”等多种模式,建设“小、多、匀、精”的口袋公园来填补城镇的绿色盲区,去年以来新建城镇口袋公园56个,新增绿地面积35.79平方米,形成“中心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城镇公园绿地系统。同时积极推进园林城镇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园林城镇23个。
下一步,湖州市将积极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和姚厅长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先进成功经验,切实做到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全力以赴为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贡献更多湖州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