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晶晶”有味读海宁⑲ 丨时尚+国潮,如何碰撞出新天地?

    潮新闻 记者 褚晶君 共享联盟·海宁 朱文 杨平平2024-06-11 01:22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在大运河上划龙舟、身着马面裙悠闲逛街、亲手体验绣制虎衣的乐趣……今年端午假期,“国潮”无疑是最吸睛的主题。

    许村马面裙、硖石灯彩等海宁特色国潮产品,在文博会上大放异彩,成功“圈粉”无数游客;黄湾镇的40件非遗文创产品也在第39届香港礼品及赠品展上亮相,备受瞩目……海宁“国潮品”从追赶潮流到引领风尚,如今已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

    “从无到有”到“从小到大”,从地方涌向全国,再闪耀世界,海宁的时尚奔涌浪潮一直勇往直前。

    “时尚的尽头是国潮。”当“时尚海宁”与国潮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海宁潮品圈粉世界

    图案华美的马面裙、可爱又别致的甲胄小人、设计匠心独具的硖石灯彩……近日,海宁的众多“潮品”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大放异彩。这些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潮品,在文博会上吸引了众多目光,掀起了一股“国潮热”。

    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舞台灯光逐渐聚焦,来自海宁市许村镇的七位基层文化管理员身着华丽典雅的马面裙,优雅地走上舞台。她们的步伐轻盈有力,裙摆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观众被这场别开生面的走秀深深吸引,纷纷拍照留念。

    在这一“文化+科技”的“秀场”上,来自海宁许村的马面裙一出场就“圈粉”一众游客。

    展厅内,鸾凤织金、龙凤呈祥、缠枝牡丹、祥云缭绕……这些繁复而精致的马面裙纹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不时发出赞叹之声。不少游客还现场体验马面裙的穿戴,其中还有一些外国面孔。

    “几乎每两个前来试穿的顾客中,就有一位选择购买我们的马面裙,交易成功率高达50%。平均每10分钟成交1单。”中纺科技的工作人员李珍珍介绍,许多马面裙花型都出现了断码现象,只能通过添加微信预订,线上大概添加了100多位顾客。

    在展区另一角,绚丽的硖石灯彩也吸引了无数目光。特别是新型表现题材的《茶壶灯》,将中国书法、绘画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在灯光透射下熠熠生辉。

    逼真的头盔、锃亮的铠甲、短靴长刀……精致的迷你甲胄威严之中又散发着萌萌得可爱。炼铠国潮甲胄文化创意(海宁)有限公司携带6套甲胄(从汉代到清代)以及甲胄小兵人亮相“文创中国”专题展区,受到现场观众的追捧。

    作为海洲街道新引进的重点文旅项目,今年上半年,炼铠国潮聚焦海宁本土,将海宁武侠文化和甲胄相结合,成功创新研发出甲胄小兵人,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赛道。

    “今年是金庸诞辰一百周年,配合武侠文化主题,所以我们想作出这种尝试。”炼铠国潮负责人温陈华告诉记者,甲胄小兵人是真人甲胄的缩小版,一种传统文化的文创手办,既能够更好地诠释武侠文化,也能让甲胄更加亲民,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4天时间,炼铠国潮现场成交额达到7000元,获得了100多位个人意向客户,以及超过10家的文旅景区单位和文化项目经营商家抛出的橄榄枝。

    “受众的喜爱为我们后续的新品研发与上线,带来了更大的信心。”温陈华介绍,甲胄小兵人推出之后,反响很好,截至目前,今年,炼铠国潮产值已达700万元,其中甲胄小兵人产值有170万元,“甲胄小兵人是我们的新赛道,也是我们公司新的增长点。”

    越来越多的海宁潮品,通过文博会这个窗口,被更多人看见、体验并认可,让“国潮”不出国门就能点亮消费的高光时刻。

    这是海宁产品提质升级的结果,也是“时尚海宁”实力提升的鲜明注脚。

    国潮引领产业新风尚

    国潮有多热?在海宁许村声声机杼声中能感受到。

    从窗帘布、墙布起家的海宁许村,生产的新中式面料占全国比重约30%……站在这波国潮风口,今年以来,海宁许村这个家纺小镇频频出圈。

    许村镇素有“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中国布艺名镇”之称,是国内最大的家纺面料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提花家纺产销中心。现拥有规上家纺企业210家,小经营户2000多家,年产28亿米家纺布艺产品。

    如今,许村镇瞄准以国风为代表的纺织产业发展的新风向,全力打造国风高端面料基地,“国潮时尚小镇”美名在外。目前,全镇超100家企业,2000台提花机从事生产国风面料,日产量达3万多米,占全国产量70%以上,并远销欧美地区。

    “新中式”服装火爆背后,有产业的新变迁。

    从长裙到各式短裙,长度的灵活变化满足了不同场合的需求;面料从厚重的毛织转变为轻盈的棉麻和真丝,质地的革新使得服装更加适应四季更替的穿着场景。同时,图案、剪裁、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均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赋予了“新中式”服装更强的可塑性和时尚感。

    在2024海宁中国国际皮革毛皮时装面辅料展暨中国·马桥经编时尚面料展上,国潮面料无疑成了展会的重头戏。古色古香的展厅内,宋锦、桑蚕丝、醋酸布等富含国风元素的面辅料琳琅满目,吸引了无数眼球。

    走过14年历程的海宁中国国际皮革毛皮时装面辅料展,每年都会权威发布在科技、环保、功能、创新等领域具有前瞻性的面辅料新品,不仅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更成了引领产业趋势的风向标。

    “像国风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藏着古老悠远的文明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人喜欢‘新中式’服装,热爱的是‘服章之美’,也是传统文化之韵。”海宁中国皮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海宁中国皮革城积极求新求变,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力,牢牢抓住国风国潮这个风口,从面料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再到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产业布局精准优化,产品加速迭代,海宁时尚产业不断接轨国际潮流。

    国潮赋能“时尚海宁”

    国潮风劲吹,吹起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时尚产业始终是海宁工业经济的最靓底色,也是海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浓缩史和奋进史。

    回望过去,时尚产业是海宁的发家产业。20世纪80、90年代,传统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海宁不产皮革,却“无中生有”培育了皮革产业,皮革服装产量全国首位。家纺靠家家户户一台台织机,“织”出了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经编也后来居上,把装备水平、开发能力做到全国第一,享誉“中国经编名城”。海宁袜业有100多年历史,华东第一家现代袜厂就诞生在海宁,是中国精品袜业之都。服装业打响了“春夏看深圳、秋冬看海宁”品牌,现在叠加发展四季时装,是中国优质原创时装基地。

    优质的国货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而“潮品”则代表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的潮流。

    这两年,海宁捕捉国潮风口,切换传统赛道,加强产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持续上新的国货潮品,成为海宁消费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同时,海宁频频开展高端交流,与国际时尚之都、产业集聚地区多次互动和资源对接,连续两年举行了中国国际时装周“海宁日”活动。

    然而,国货“潮品”在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热烈追捧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部分品牌在国潮焕新过程中创新不足,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元素堆砌,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意蕴的挖掘,影响了国货“潮品”的品质和口碑。

    相比以往,国潮元素更进一步渗透到海宁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中式服装正在与潮流接轨,餐饮、美妆、潮玩、文旅等各行业中的国潮消费热度都在不断攀升。

    海宁如何接住这波“富贵”?正如前不久出圈的“平湖山海几千重”,正是借助沉浸式国潮,成为网红打卡地。未来,海宁要继续把传统技艺、特色民俗“请出来”,精心“烹调”文化大餐、创新服务体验,让“新中式”旅行火下去,为文旅消费再添一把柴。

    三十年来,海宁如潮水般猛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国潮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时尚海宁”必将继续勇立潮头,引领新风尚。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嘉地嘉人
    嘉地嘉人丨“晶晶”有味读海宁
    相关新闻
    浙报头版丨海宁工业社区贯通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浙报头版丨全省两千村社书记集中“充电” 海宁西山社区成教学点
    浙报要闻 | 感受嘉兴端午年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