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该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这些想法受到了不少海内外人士的支持与欢迎。
当地时间6月7日,第78届联大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宣布决议通过。(央视报道截图)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文明对话会有哪些议题?中国的思想能提供怎样的参考?潮新闻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菁英教授、《重塑中国的世界主义》(Chinese Cosmopolitanism: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an Idea)一书的作者项舒晨。
潮新闻:在您看来,联合国这项关于文明对话的决议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哪些议题会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
项舒晨:根据相关报道,非常支持这项决议的多是“全球南方”国家的人士。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走出了殖民时代“文明/非文明”的西方中心主义叙事结构,认为“文明”不再是西方的专利,大家应该平等地进行对话,互相学习让世界变得更好。对于打造一个更平等的世界,我觉得这样的心态非常重要。
就当前的国际局势而言,我认为,接下来“和平”一定会成为文明对话的重要议题。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4日,第十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新华社记者 苏小坡 摄
造成世界上各种纷争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有一个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一些国家的心态仍停留在殖民时代。它们在东亚、中东、欧洲的相邻国家之间,甚至同一个民族之间,重复着“文明/非文明”的二元对立叙事结构,人为创造了隔阂,通过将一方描述成极恶的他者挑动另一方对其的仇视,最终导致武装冲突爆发,难以收场。这些问题是需要被避免的。
潮新闻:您认为,中国的思想对于国际间的和平可以提供怎样的启示?
项舒晨:我觉得,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一直没有引起全世界的足够重视,就是“通”。英文世界里没有一个词可以正面描述这个概念,只能勉强翻译为“unimpeded”(不受阻碍的)。
中医认为,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全身血脉通畅的人。反之,如果血脉淤堵,健康会每况愈下。这个想法可以引申到文明和当今世界。
当地时间5月25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龙舟队伍在美因河上参加比赛。第一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暨2024年法兰克福中国节开幕式当日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龙舟队同台竞技,现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展演活动吸引大批观众参与。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实际上,人类文明的产生就是因为“通”。人们不断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和经验,才让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艺术和商品,并且让科技不断进步。而种族主义这种阻塞人们沟通的理念其实是对文明的破坏,与文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人类社会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国家之间早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大家应该携起手来,打通更多“堵点”,让人员、物资,甚至阶层的流动更加通畅,在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形成更平等的局面,并且促进人们对彼此的了解。而不是制造更多“堵点”,给大家带来原本没有的麻烦。
在隔阂愈发严重的时候,因为缺乏了解和互信,敌意和猜忌往往也会愈发严重。只有人员往来通畅,不断增进沟通才能化解可能出现的冲突。
这是2023年9月21日在宁夏银川拍摄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会场外景。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潮新闻:要打通世界上更多“堵点”和增进沟通,您认为可以怎么做?
项舒晨: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态。有一个对照的他者,自己才会有提升的空间。
孔子认为,我们可以从好的人身上学到东西,同样,也可以从不好的人身上学到东西。因为看到不好的行为,才会让自己反思,避免出现相同的情况。可是,如果一个人自大到认为自己最好,不需要从别人那里学习,只有自己才能提供参考,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也只会指责,不会反思自己有没有,那就已经断绝了提升的可能。
另一方面,孟子认为,如果有人对自己不好,自己应该先反思。这个过程当然不是无限的,如果自己把问题都改正了,别人还是对自己不好,那他就是“妄人”。可是,孟子也没说要把他消灭。现在国际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国家仗着自己的武力,轻易使用暴力去处理看不惯的事情。初衷可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暴力只会催生更多暴力,纵然得到和平与安定,也只是一时的,不会长久。
当地时间6月8日,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端午节纪念活动。人民网 埃内斯托·多明戈斯 摄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真正的“通”一定是双向的、主动的,这样才能在变化中维持长久的稳定,而不是由一方强加给另一方。
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想让别人变好,先做好自己。人都是有良知的,如果一个国家在人权、社会平等、女性和老人权益等方面做得很好,别的国家自然而然就会向它学习,它的身边也会有一群真正的好朋友。
所以,孔子才会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德不孤,必有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