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本期嘉宾是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图源 潮新闻
据“上海国际电影节”消息,舟山出品的影片《里斯本丸沉没》,入选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首映盛典单元。该片将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场放映(First Film)拉开电影节帷幕。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映盛典单元是指全球首映的最新电影,展映期间观众们将有机会与影片主创进行现场交流互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映盛典单元共有两部在艺术性和社会意义上都堪称重磅的作品入选,《里斯本丸沉没》就是其中之一。
据上影节发布的“开票首小时战报”显示,《里斯本丸沉没》勇夺“销冠”,成为本届上影节上映的450部影片中最快售罄的影片。
详情点击>>
揭开湮没82年的历史真相!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将由这部舟山出品电影启幕!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舟山出品的《里斯本丸沉没》电影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这是我等了快十五年的期待,可喜可贺。
2008年,我刚到舟山工作不久,就到东极岛调研考察。路上随行的市和区里同志就给我讲“里斯本丸”号历史事件,还说岛上有个专门记载这个流传至今的故事的博物馆。所以,上岛完成预定调研计划后,我就急不可耐地走进了与渔民画博物馆相毗邻的这个历史博物馆。随着当地人的讲解和大量真实照片及影像资料的展示,我很快沉浸在70多年前发生的东海大营救和随后绵绵流长的故事之中,用令人震惊、震撼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并不为过,出来好一阵才慢慢得以平复。
“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发生在1942年10月,日军押送1800多名盟军战俘的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号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因违反《日内瓦公约》,未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在途经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从而上演了沿海渔民舍命营救伤员的感人故事。走出博物馆,眺望浩瀚无际的东海,让人深感战争的残酷、日军的残忍和舟山渔民的善良博爱。中国取得的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不仅拯救了自己,也为人类和平发展作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平、生命和爱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和价值追求。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想把这段发生在东海上的国际大营救搬上银屏,曾经几次找舟山宣传文化部门和省广电部门的朋友探讨过,我知道这也是他们多年以来的重要选题。现在终于成为现实,期待早日观赏、先睹为快。
说到东极岛,除了这艘船之外,还有许多可以引人入胜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我当时就概括过几个一:一是一个湖,叫庙子湖,其实是岛湾内的渔港,因为相当长时间都是平静如湖,当地人以湖相称。二是一个哨,东极岛是东海前哨,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东海第一哨”,那里的驻岛部队走出过不少将军,开国大将许世友还在当地的连队蹲过点,所以有条山路叫将军小道。三是一首歌,叫《战士的第二故乡》。这是我青少年时代最喜爱的一首军旅红歌。我在台州工作时就知道词作者是一名台州籍的驻岛战士,他在黑板上用诗写下了自己的从军见闻和心得,不曾想到拨动了一位作曲家的琴弦,最后被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唱遍大江南北,成为网络史前的一首流行金曲。听说几十年后此歌的词作者、作曲家和歌唱家还相聚过一次。四是一张画,即舟山渔民画,听说源头就在东极岛。我到过岛上的渔民画博物馆,看到朱仁民等画家当时教渔家子女画画的照片。以后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富有渔家生活气息的民俗画,成为舟山的一个文艺特品。我外事出访和接待,常以舟山渔民画馈赠外国友人,皆是交口称好。五是一个人,叫财伯公,原名陈财福,是福建惠安人士。他原本也是一名渔民,出海捕鱼时,因海雾弥漫,所乘渔船在东极海上触礁沉没。船上的其他渔民不幸丧生,唯有陈财福凭着出色的游泳技巧游上了东极庙子湖岛,得以幸存。为了不使渔民再遭遇不幸,财伯公决定留在岛上,自搭茅屋,以种植蔬菜和拾海螺为生,每逢雾天,会上山点柴火,为过往的船只导航,指引他们到庙子湖港湾避风。船上的渔民们看见了山上的火光,都以为是菩萨在显灵。新世纪初,岛上渔民在他点火引航的山上塑造了一尊高大的财伯公塑像,以纪念他的事迹,现已成为岛上一景。当然,东极岛的人文故事和景观远不止这些,而且我离开舟山也有十多年了,相信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文胜景。听说,这些年东极游一直热度很高,特别是年轻人尤其喜欢在那里露营观星、流连忘返、后会无期。现在还流传一句顺口溜,叫“南极北极太遥远,不如先来东极逛一圈”。
我想,如果在东极的沙滩上、面朝大海观看《里斯本丸号沉没》大片,比之音响环绕的五星影院,会不会有更多的沉浸感、场景感?不妨一试。
详情请点击:跟评送礼、积分抢兑!《观潮——社长朋友圈的潮新闻》重磅来袭,快来赢取惊喜好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