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端午门挂的装饰品丰富多样。受访者供图
端午节假期期间,嘉兴子城遗址公园的“端阳大集”人头攒动。古城墙一角,一束5米高的艾草花束悬垂而下,一千支艾草、菖蒲聚起的绿意间,点缀着象征幸福的黄金球和“艾在禾城”等书法字牌。“隔着20米远都能闻到清香。”“赶集”的人们循香而来,争相拍照打卡。
挂艾草、佩香囊、吃粽子、竞龙舟……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习俗,与时下潮流碰撞,在今年端午节演变出创意新玩法。
杭州花生花店制作的端午门挂。受访者供图
集市上的装置艺术正源自于生活。各家各户门前,多巴胺配色的艾草门挂,已形成一套别样风景。“以前哪能想到,艾草也能当花束卖。”在杭州大运河畔的花生花店,醒花桶中插满了清晨从城郊运来的新鲜艾草,三米长桌上,彩绳、挂饰、祈福卡片等十多样装饰物堆满桌面。花店老板戴青青手指翻飞,不到十五分钟,一把青绿艾草就变身一束色彩丰富、叮当作响的端午门挂。
创业8年,戴青青印象里,以往节日装饰的重头戏多围绕圣诞节等,近年来,随着国潮盛行,年轻人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不少顾客提出需求:菜市场买的艾草太单调,能不能做点不一样的?
既保留传统元素,又兼顾现代审美,中国节的仪式感和好意头,都藏进了一束门挂中:玉簪叶庇佑健康、流苏象征平安、蒲扇扇走霉运、葫芦带来福禄……这些元素与中秋的月、春节的冬青和雪松一起,在花艺师的巧手编织下,化为精巧实用的门挂、车挂,也将独一无二的中式浪漫,融入了日常生活。
一把端午门挂,容纳了多样的美好祝愿。受访者供图
“现在的年轻人接触不到艾叶,也不会包粽子,端午门挂对我们来说特别有传统节日的氛围感。”宁波大野花店的买家秀道出心声。店铺从五月就开始筹备,创造了16天售卖2500件门挂的记录。粽子形态的青花瓷片、书法卷轴、龙纹香囊等国风设计,成为爆款。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一件门挂借助通达的物流体系寄往全国,甚至有海外留学生来咨询,想留住家乡的味道。
“年轻人对国潮文化的接受度、认可度在增加,从传承到创新,体现出当代人对传统节日的新需求。”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说,中国传统节日从原先的正统严肃,到包容创新,逐渐成为年轻人寻找仪式感、松弛感的节点,一些承载了美好祝愿的习俗,也为大众提供了情绪疗愈、释放自我的窗口。
同时,从端午习俗的“老三样”,到不同场景、体验、服务的新花样,市场供给的增加,也进一步激活了大众对传统节日的娱乐、消费需求。
方回春堂出品的香囊占据了店内C位。肖淙文 摄
今年,一米长的“如意龙粽”卖爆了。长粽源于丽水遂昌,不仅寓意家庭和睦长长久久,还可将长粽切段与家人分享,被称为“分享粽”。今年,来自杭州的文创平台自然造物与知味观合作,将四种口味的长粽装入一米长的圆筒,背在身上,如同化身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可“降妖驱五毒”,古今融合,深得年轻人喜爱。
“新玩法体现了两个时代的碰撞,这种反差和融合正是现代人追求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另一款手工拓印版画文创“端阳行乐图”,色彩明艳的版画之上,双层龙舟在海上乘风破浪,二层平台上居然是弹吉他、打架子鼓的现代乐队来助兴。远山层叠,有骑行的户外行者。近处堤岸,则扎着露营天幕,正是当下端午的休闲新图景。
造型多样的香囊也频频出圈。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香囊外观不再以粽子形状为主,不仅加入了南瓜、钱袋、元宝、荷花、龙舟等新造型,还应景高考,印上了“夺魁”“高粽”“逢考必过”等字眼。填充物上,除中草药香料之外,也融入了玫瑰、茉莉等花香料。
手工拓印版画文创“端阳行乐图”。受访者供图
眼下,随着中药茶饮在年轻人中热销,端午香囊成了中医保健赛道。今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准备了多款季节限定香囊粉:安神助眠香、驱蚊避秽香等,原汁原味的“内胆”买回家后,可以自行DIY,私人订制出属于自己的端午香。
“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根治在我们的血脉,在未来3至5年,国风国潮的趋势会继续盛行。”肖亮表示,在传统节日赛道,对接双方供需、丰富活动内容和体验,将成为文化传播、假日文旅的新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