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5日,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方腾及潮新闻、文创团队到衢州市柯城区进行文化提升调研工作。在柯城区委宣传部、信安街道等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文化特派员及团队走入柯城区的多个村落,为勾勒当地文化蓝图宕下第一笔印迹。
一幅画带动一个村——沟溪乡余东村
调研的第一站,方腾及团队成员走入“中国农民画第一村”——沟溪乡余东村。当地讲解员带领文化特派员及团队一同参观了整个村落,当地村民不但在农民画班与工作室开展创作,还设计了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创立了“余东秀”的服饰品牌,受到海内外顾客的青睐。“三百块钱一个的茶杯,销量特别好,很多人在村子的直播间下单。”当地村民自豪地展示着农民画产业取得的成果。(“余东秀”是从外引进的,不是当地村民创立的,可以说余东村把农民画和丝巾结合,创立了余东秀之类的;余东村从卖画到卖文创、卖版权,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
“文化也是增长点,也是生产力,是可以带动群众致富的”。 同行的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苏倩倩表示,余东村用一幅画,为团队描绘了出一片共同富裕的“希望的田野”。
特派员方腾与柯城区委宣传部常务部副长刘秀芬热烈讨论
斗志昂扬“功夫村”——石梁镇麻蓬村
石梁镇的麻蓬村是调研的第二站,作为金庸武侠思想启蒙地,麻蓬村紧抓特色武侠文化,建设起了远近闻名的“功夫村”。文化特派员及团队就在文化礼堂欣赏了当地村民带来的“十三太保拳”武术表演,这传承三百年的独门秘术现在已经成为衢州市级非遗。麻蓬村中随处可见的武术元素更是将武侠文化落实在了每一个角落,令文化特派员及团队仿佛置身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
麻蓬村村民武术表演
非遗文化走进校园
6月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柯城区“非遗进校 三育融通”宣传展示活动暨衢州学院第二届非遗文化节开幕式如期举行。下午,文化特派员及团队来到衢州学院,一同观摩非遗文化在衢州校园的生根发芽。
衢州学院的开幕式令文化特派员及团队眼前一亮:学院的学生们可谓是“卧虎藏龙”,个个“身怀绝技”,立春鼓、十三太保传统武术、柯山点茶、杨氏太极拳等众多非遗文化节目令人目不暇接。校园非遗文化摊点更是吸引了一众学生前来尝鲜。“学生们对有趣的非遗文化还是很有热情的,愿意排队体验的年轻人并不少。”文化特派员及团队感叹道。
非遗文化进校园,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让文化特派员及团队看到了年轻人群在传统文化创新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潜力。未来的文化挖掘工作大有可为。
“击春鼓”庆祝非遗文化节开幕
柯城区“非遗进校 三育融通”活动现场
让立春祭祀登上世界舞台——九华乡妙源村
从衢州学院出来后,文化特派员及其团队马不停蹄赶赴衢州首个人类“非遗”项目——九华立春祭的发源地,九华乡妙源村。团队参观了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供奉春神句芒的神庙——梧桐祖殿,了解了“九华立春祭”这一传统活动的复苏与振兴。在现场,当地讲解员向团队介绍了村子的二十四节气研学之旅,展示了憨态可掬的文创IP勾小芒,以及村庄溪边的二十四节气的科普文化长廊。“立春祭是中国最古老的习俗,也是我们最自豪的遗产。”
九华乡妙源村文创IP“勾小芒”
依托南孔底蕴,共建清风沙湾
6月5日,文化特派员及团队来到派驻乡村——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刚一进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青龙码头。“在古代,名人们都要从这个码头进入浙江”,当地百姓都这么讲。顺着沿江的村道走去,江边的小酒馆与农家乐鳞次栉比,吸引不少视线。“沙湾村的美食文化繁荣,小酒馆与咖啡店生意相当火爆,小吃很丰富。”柯城区委宣传部常务部副长刘秀芬介绍道。
参观赵抃文化纪念馆
沙湾村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莫过于赵抃文化。作为北宋的“铁面御史”,出生在沙湾的赵抃为后世留下了源远流长的清白文化,一琴一鹤的清廉精神穿越千年,为现今的沙湾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沙湾村的文化礼堂——赵抃文化纪念馆与沙湾美术馆,文化特派员及团队一同探寻了赵抃的清廉事迹,欣赏了围绕赵抃文化开展的农民画创作,感受融入沙湾文化脉络骨髓的清白正气。
在赵抃文化纪念馆二楼的乡村书咖空间中,文化特派员及团队就未来的工作规划开展了初步讨论。柯城区信安街道宣统委员姜志璐提出,目前沙湾村文化的软性建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赵抃文化景点的体验性仍待进一步加强。柯城区信安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建指出,沙湾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沙湾村的文化可以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怎么结合?如何为百姓造福?”文化特派员的工作展开,应当先落实再放深,脚踏实地,为民服务。
特派员团队与柯城区部门、街道领导开展未来工作规划讨论
特派员方腾指出,当前沙湾村的文化建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她将发挥自身优势,为沙湾村确定清晰精准的文化定位,探寻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模式,形成完整的文化和传播系统。同时在村落的现有基础上,开发创新文创产品,全面推动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同行潮新闻的覃戈也提出,文化特派员的工作将明确受众群体,引入年轻人喜欢的资源,点线面结合,为沙湾村引流。
沙湾村的文化特派员工作已迈出脚步,工作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未来,沙湾村的文化建设将深入贯彻落实“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让沙湾村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