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旗招展,龙狮劲舞,鼓乐喧天,宗亲云集,义乌松门龚氏二支第十九届圆谱庆典在当地隆重举行,我与芳祥、舍进、小波宗亲及家人一行九人应邀参加了盛典。
松门龚氏现在是个人口逾三万的煌煌大族,始迁祖实公于南宋初年为避靖康之乱由汴京南迁居义乌县西松门里,生子六人,前五子从学“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幼子从学张栻,均学有所成,名震一时,被工部郎官称为“六瑞士”,其所居庭舍曰“六瑞堂”。松门龚氏二支即始祖实公第二个儿子世隆公的后裔。
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姓李,何以参加义乌松门龚氏的圆谱大典?说来话长,这是一个延绵千年的凄美故事。
一
我族本姓龚。根据1904年圆成的《松溪龚氏宗谱》记载,我龚氏先祖世代居住在衢州龙游,至千三公任闽中(莆田市一带)教谕,他的孙子尚一公为避蒙元战乱(公元1275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应在其间),避居括苍山脉中的上坦,在此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至第十一世忠字辈,时正明万历年间,同辈兄弟有52人,成宣平北乡望族。可世事难料,在崇祯年间龚族渐衰,子孙式微,人丁急剧减少。宗谱上注明的族人只有名字,生卒日期均缺失,其间族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已无可考。从大的范围看,根据《宣平历史文化丛书》所述:“明朝末年,号称富甲天下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地区土地高度集中,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派以及南粮解役十分严重,加上连年灾荒,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出现了饿殍枕路、幽僻旷野男女相食的悲惨景象。农民走投无路,被迫揭竿起义。”陷入连绵几十年的战乱,宣平县也不例外。上坦位于婺处两州的交通要冲,自然受到更大冲击。我龚氏先祖至十六世豪字辈只留三人,而均未能生育后代。为了延续血脉,将顺治二年(1645),也就是崇祯皇帝吊死在北京景山上的第二年出生的,俞源李家堂姨甥讳珪(时太)(玉堂源陶公二女分别嫁上坦龚氏、俞源李氏),“襁负龚门抚字成人,承祧奉祀血戚继立”。
时太公子圣开公成人后,见本族人丁稀少,田地广阔,难以维持邻里关系。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节前,圣开公背着《龚氏宗谱》欲回龙游寻祖。步行至桃溪镇松溪村,问路于此地居民吴家。吴家廿六世孙朝茂公见其忠厚老实,勤快热情,劝其“山路艰险,前路崎岖,不如留下为上”。后吴家将长女银娘许配圣开公,于是圣开公便定居松溪立业成家,繁衍后代,直至现今。圣开公育子士富,育女二人。后士富成家,育子四人,人丁渐旺。至廿五世我父亲那一代祥字辈,有53人,恢复到了明万历年间的人口水平,而时间已过去370年。
士富公是我松溪龚氏最为杰出的人物,生于康熙丁丑年(1697),卒于乾隆癸已年(1773),正是“康乾盛世”之时。《松溪龚氏宗谱》赞曰:“美哉乃士,通经达理;援古证今,望重乡里。大哉乃富,非义勿取;广置田园,有人有土。”富士公将宣平的物产通过瓯江销往温州,将温州的商品运到家乡销售,遂成一方富商。士富公宗谱中留下的文字通达明理,文采斐然。乾隆十二年(1747),俞源李氏重建宗祠,李氏族人劝其归宗。士富公因念李氏有血脉之亲,而龚氏有传承之义,为求两全之美,自他这一代始,每年清明冬至两节,前往俞源李氏公墓前祭扫坟茔。松溪族人姓氏则龚、李两姓同用,出现了父姓龚子姓李,哥姓李弟姓龚,在家姓龚出外姓李,生前姓李死后姓龚的情况。松溪祠堂名称则以“龚氏宗祠”传世。
二
2011年清明节,老家扫墓后回武义县城途中,忽然想到松溪李氏乃自俞源而来,何不前往一访。从上松线拐进,一下就到了。俞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李氏宗祠也是景点之一,里面陈列着一些民俗文物供游客参观。我问管理人员,村里可有李氏族长,告知与我:“去找祖禹吧。”到了他家,拿出一叠宗谱,我一翻阅,与松溪村历经磨难幸存下来的同一版也!我说:“宗谱是不是续修一下?”“当然好了!”倡议得到了宗亲们的大力支持,可进展颇费周折。俞源李氏先祖从明朝洪武年间迁居于此,枝繁叶茂,分居于俞源、大莱、陈弄、松溪、云溪等地,现有二千六百多人,其中大莱村有一千多。因《俞源李氏宗谱》自1945年后再无记载,已近七十年未续修,资料收集工作繁杂。通过大家努力,历时六年,终于在2017年清明节前夕圆谱成功。并且找到了丽水西溪同宗的族亲,是唐朝中兴宰相李泌儿子李繁任处州刺史,子孙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延续千年。
在续修《俞源李氏宗谱》的同时,我与芳祥叔决定同时重修《松溪龚氏宗谱》。根据谱载,龚氏先祖千三公世居三衢龙邱,并且村里族人代代口口相传,是从龙游城北二十里地的一个叫“石秋背”的地方迁来的。现在交通便利,便决定前往寻祖。
2012年3月18日,我与芳祥叔等四人驾车前往龙游。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找到龚氏居民的集居地——横山镇脉元村。经热心人介绍,该村有居民一千五六百人,其中三分之二是龚姓。并且见到了《脉元龚氏宗谱》二本,其中一本为首卷,其余的已在文革“破四旧”中焚毁。我们追问何处为“石秋背”时,当地村民告知,脉元村隔溪对岸有一村叫“贤求朋”,不过无龚氏族人居住。这地名与传说的地名宣平方言发音相似,此地与“龙游城北二十里”的方位相近,据此,虽无法找到千三公与脉元龚氏的直接传承证据,我们还是认为脉元龚氏与我们同族。根据《脉元龚氏宗谱》首卷谱序所述,其始迁祖自元公系南宋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自福建莆田赴衢州任官,任期结束后定居于此。因此我们认为自元公即是我松溪龚氏的龙游始祖。
至此,我们松溪龚氏从光绪三十(1904)修谱后,间隔108年重新圆谱成功。在此前后,松溪龚氏宗祠也重新进行了整修。心想,通过堂叔与自己的努力,宗亲们的支持,可以把这两项宗族事业安心交给下一代了。
没曾想,出乎意料的事接连发生。
三
周末,一群好友常会相约巡山之旅。2019年8月底,朋友安排去一个叫“谢山”的地方,我不知东西南北,跟随前往。车到大庙,沿菊溪水流前行。路边即是高山峻岭,半小时后,车向右拐。朋友介绍已进入了原明山乡地界,这里早年属宣平县。我们弃车整装登山。
谢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村庄。村口古木参天,房屋基本拆除,成了玉米地。村民已搬迁下山,只有三位老人还留在山村里。
我随口问道:“你们贵姓?”
“姓龚。”
“祖处出自那里?”
“丽水。”
与松溪龚氏来自龙游不同,我略感失望,可心有不甘。第二天,经朋友指点,我到谢山村民的安置地南湖新村寻访。这里原是武义县城的郊区,现在已与城区连成一体,清澈的熟溪水在村边流淌而过,搬迁下山真是选择了一个好地方。
我找到了龚吉平老师,说明来意。他告诉我,族里正在续修宗谱,并把1936年重修的《龚山龚氏宗谱》给我查阅。我一看,大吃一惊!同我们《松溪龚氏宗谱》一样,“世居三衢龙邱……遭宋元之叛,避乱括苍……”而且外纪支图从始祖到第五世先祖的代际、名字完全一样。始迁祖后面几世两谱的字辈、名字也能衔接。所不同的是我们以千三公为始祖,而龚山以千四公为始祖,并且《龚山龚氏宗谱》中注明了千三公“仕芳居坦川(上坦)”。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是始迁祖我们是千三公孙尚一公,龚山是千四公孙尚二公。显然,他们是堂兄弟俩一起从龙游避战乱迁居而来。
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与堂叔芳祥,宗亲小波一行三人,起了个大早,前往龚山,祝贺《龚山龚氏宗谱》圆谱成功。龚山处于武义与丽水交界处,在高山之中,与谢山不远,遥相对望。千四公裔孙在龚山村居住三四百人,还有分散到谢山、建德、兰溪等地共一千六百多人。
后来我仔细比对了松溪与龚山两本宗谱,认为龚山始迁祖千四公孙尚二公,应该也与尚一公一起,先在上坦居住,至第八世廉字辈才移居龚山。因廉一公父志隆公,《松溪龚氏宗谱》记载了他的生卒日期、埋葬处。
四
龚山村龚氏圆谱庆典后,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叫《龚氏宗谱正本清源》。在群中大家交流一些族人的信息,特别是自己宗族历史渊源。我把松溪龚氏的变迁发到了群里,群主汉清兄很感兴趣,希望能见面交流一下。我想我们支派的源头已清楚,没有特别在意,这事就拖着了。
4月21日,义乌松门龚氏宗亲一行16人,在益中宗亲的带领下,与汉清兄一起,到我的老家松溪村核对宗谱,以探究双方的历史渊源。
见到义乌《松门龚氏宗谱》,让我深感震撼,这是一套怎样的宗谱啊!续修在民国三年(1914),最早的谱序时间是北宋熙宁己酉(1077)年,元至正庚子(1360)年宋濂、王祎为之作序。外纪廿一世,孟舒公为始祖,原籍金华,生于梁大通丙午(526)年,卒于隋开皇丁巳(597)年,官拜河南观察使;内纪义乌始迁祖实公,为学谕,以孙应子之贵封右史中大夫礼部侍郎。至今近1500年族人发祥传承的红线图、行传记录非常清晰,未曾中断。实公宋绍兴年间从河南迁居义乌松门里,生子六人,世宏,世隆、世恩,世广、世英、世昌,龚门“六瑞堂”成名门望族。通过义乌宗亲努力,六子裔孙五支均已明确传承脉络,其中长支、二支、三支、幼支,裔孙居住大本营在义乌,四支裔孙占籍东阳,唯五子世英公裔孙去向不明。
根据谱记,世英公生一子柬之。柬之公“字处礼,游学四明占籍鄞县”。生“宋乾道丙戍(1166)年正月十七卯时,卒缺无考”。“娶何氏,生宋乾道乙酉(1165)年三月廿四午时,卒缺无考”。柬之公“生一子 庭,行千三转迁宣平县子孙亦盛”。这一支派至此没有再有记录。
根据以上记录,义乌宗亲曾前往鄞县寻访。承当地热心人配合,查到有龚氏数家,但是都找不到与义乌松门龚氏有联系的蛛丝马迹。可见,柬之公没有在鄞县发族。现在与1904年圆成的《松溪龚氏宗谱》一比对,武义宣平松溪龚氏的始迁祖是尚一。往上追溯,尚一的祖父是千三,千三宦游福建,归葬龙游(龙邱应该就是龙游),“千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千”是辈分,“三”是排行,“千三”这个称呼几乎是惟一的,不太可能与他派的人雷同,而且,松溪“千三”与松门‘千三’所处大概时间很接近。因此,两处记载的‘千三’应该就是同一个人。再有,这个千三与松门龚氏宗谱中“千三转迁宣平,子孙亦盛”,能够两相呼应,可见,历史上,松门龚氏与松溪龚氏曾经有过沟通。那么,武义宣平上坦的松溪龚氏,基本上就可以确认为就是义乌松门龚氏五支禄五公的后人了。龙游脉元之说,因无图谱文字记录支持,时间也差异明显,自然不应认同了。因义乌谱中只有柬之公夫妇的生辰记录而“卒缺无考”,说明游学后未曾回义乌终老。如柬之公夫妇离开义乌时,千三公已出世,而龚山的千四公未出生,那么义乌宗谱中如此纪录就顺理成章了。
五
2024年5月18日,举行义乌松门龚氏二支第十九届圆谱庆典,我们受邀参加。头一天下午,我们就到达义乌了。宗亲们相见都非常高兴,在庆典筹备会上相互介绍了各自的情况。怎能不高兴呢!我们松溪、龚山族人在历史长河中找到了延续一千五百年的那条支流,渊源流长,清晰可见;怎能不高兴呢!义乌松门龚门“六瑞堂”那八百多年前远游的第五支终于回家了,他们枝繁叶茂,安居乐业。
义乌的宗亲安排很周到,吃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晚上宗亲陪我们游览了龚氏族人居住生活的一些区域。根据宗谱记载,义乌龚氏最早的居住地在义乌县城西五里地。而今这里已成为城市的核心区域,龚氏宗亲集中居住在城区的西部与南部,人口数以万计。宗亲带着我们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哪个社区龚氏较多,哪个村是大多姓龚的,哪些是村集体大楼。我们走过的每条街道都华灯璀璨,车水马龙,店铺鳞次栉比,顾客摩肩接踵。龚氏先祖迁居的这片土地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我惊异的看见,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六瑞堂街”,我为义乌宗亲慎终追远,感念先祖的情怀所感佩!
根据贯例,正常情况下宗谱二十年左右续修一次。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德高望重者的组织,执笔者的辛勤付出,资金的支持,每位宗亲的配合。单就最后的圆谱大典,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很圆满,祥和热烈,庄重喜庆。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个环节,五位不同辈份、不同年龄的宗亲,站在台上,把一套老谱从年长者手中传递下去,最后接手的是一位十多岁的少年,象征着续谱工作、宗族事业,代代相传,延绵不绝。
家谱、方志、国史是记录历史之三维,一个家族没有宗谱,就像一个国家没有史籍,很难想象。宗谱过去强调社会治理功能,所谓明尊卑、序长幼、分亲疏、赏善罚恶。我想,宗谱的作用不仅于此。一个人一辈子要经历很多事,想很多问题,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常常要想的事。以我的体会,年纪越大,想弄清楚自己从哪里来的愿望就越强烈。宗谱的生命力,在于它契合了人性的需求。人生在世,必须要有很多的活动场所;认祖归宗,徜徉在先辈那筚路蓝缕,悲喜交加,血脉相连的漫漫长河,是我们灵魂重要的栖息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