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罗门公园投醪河路段充电车位。
作为首批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之一,2023年底,绍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辆达到8.4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9.1%,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9127个。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充电需求水涨船高,对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尽管绍兴一直在加快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在不少公共停车位边上装起了新能源充电桩,但充电困扰还是存在。特别是公共充电桩遭“占位”现象普遍,在停车紧张的地段和老旧小区,“占位”还会引发其他问题。“占位”问题难解在哪?如何让公共充电桩“物尽其用”,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
越城区延安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停车场,14个充电车位上停着9辆燃油车。
新能源车主“望桩兴叹”多
车子电量告急,急匆匆赶到家门口的公共充电桩想要补给,却发现没有空位,甚至被燃油车占着。这让家住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桂园新村的新能源车主王女士多次无奈。
“本以为充电会方便了,没想到车位经常有燃油车占着。”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底,为方便周边老旧小区居民,塔山街道罗门公园北侧投醪河路段增设了一批公共充电桩,这让住在附近的王女士拍手叫好,可随后,“占位”问题让她颇感懊恼。
5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罗门公园北侧的投醪河路段,看到路边停车框内写着“充电车位”,上面停着多辆燃油车。附近一名居民告诉记者:“到了傍晚,燃油车就更多了。”
公共充电桩遭“占位”是否普遍,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处点位。5月28日傍晚,在延安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的停车场,14个充电车位上停着9辆燃油车。29日傍晚,在迪荡街道西施山路星尚悦湖小区后的停车场,30个充电车位相对宽裕,“吸引”了货车等“占位”。而在香莲公寓门口的鲁迅东路,8个充电车位相对紧张,也有燃油车占着位置。
在老旧小区,停车更是共性难题,不少老旧小区改造时,特别增设了充电车位,但“占位”现象普遍。北海街道越西新村小区有20个充电桩。“这两年,由于小区新能源车增多,个人安装充电桩条件比较苛刻,社区与物业商量后,引入了第三方充电桩。”越西社区有关人士坦言,充电桩车位确实经常会被占据,如果新能源车车主遇到此类问题,会由物管人员进行协调。
香莲公寓门口鲁迅东路,停车框内“充电车位”四字显眼。
充电桩多为附加属性
在投醪河路充电车位,记者看到一旁竖立的道路停车收费公示牌上,并未明确规定车位必须停放燃油车或电车。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多次向充电桩运营方客服反映充电车位被占的情况,得到的回复均是“充电桩公司没有控制车位的权利”。
据了解,投醪河路充电桩的管理单位是绍兴市越城区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记者联系了下属的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知,罗门公园投醪河路安装的一批充电桩,是给车位增加了一项附属功能,车位兼具停车和充电两项功能,目前车位仍然按照“先到先得”的模式进行管理。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除了统建统管的公共充电专用车位外,目前绍兴绝大多数充电桩都是作为公共停车位的一种附属功能,并不具备专用属性。
不过,绍兴公共充电桩的数据正在不断突破。今年4月份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市公共充电枪已突破一万根,其中乡村地区公共充电枪1129根,A级以上景区、民宿和乡村旅游景区新增充电枪179根,实现“乡镇通”全覆盖。
下一步,绍兴将加快实现省级“一键找桩”平台和绍兴市充电设施智能服务平台互联互通,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体系,引导充电设施运营平台有序接入,促进全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100%接入,推动“统建统服”“共建共享”充电基础设施有序接入。
柯桥温德姆酒店地下停车场的移动式共享充电系统。
公共充电车位要建更要管
那么解决“占位”有什么好办法?在位于柯桥的温德姆酒店地下停车场,国网绍兴供电公司运用移动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新能源智慧共享充电系统,通过一台机器人搬运充电桩的方式,变“人找桩”为“桩找车”,看是一个普通的停车场,实则还能“两用”。
绍兴市政协委员屠世超建议,对于破解“占位”问题,可以借鉴杭州的一些做法,比如引入导轨式共享充电设备,车主只要将车停到充电区,即可“召唤”主机移位、释放枪线启动充电,有效解决用桩难问题。
在绍兴的一些老旧小区,记者也找到了一些适合推广的小妙招。迪荡街道乐苑新村小区用一把智能地锁破解“占位”问题。每个充电车位装有探头和地锁,车辆进入识别范围时,设备会对车子进行识别,对新能源车自动降锁,车辆离开后自动上锁。如果是油车,地锁则不会落下。
解决公共充电桩被占问题,无论是利用新技术手段,还是进一步加强管理,都需要有相关政策支持。记者了解到,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配套管理,绍兴市一直在完善相关举措。
早在2022年,绍兴修订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不按规范停车的车辆,如占用公共充电专用车位停车的非充电车辆,接到市民投诉或经巡查发现后,由行政执法部门对相关车辆予以处罚。2023年9月,当地又出台《绍兴市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构建布局科学、安全稳定、智能开放、快慢互补、经济便捷的城乡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出制定《绍兴市公共停车场管理规定》,从立法执法层面规范非充电车占位现象。
“我们将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持续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监管服务,推动公共充电设施健康有序发展。”绍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