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视觉中国
分两个地址各买一盒(每盒七双)袜子,买家收到货后选择退款,却分别只寄回其中一双。一气之下,上海一网店店主,驱车千里赶到河南开封,向恶意“薅羊毛”者讨说法。最终,在当地警方调查下,涉事男子为其不当行为道歉,并愿意赔偿女店主此行车马费3500元钱。
为了价值不到100元的12双袜子,店家千里追踪维权,如此“小题大做”,值不值?
无独有偶,去年,一买家购买十元三副耳钉,收货后仅退款不退货。义乌一商家也开车近八个小时赶到买家所在地,并诉至当地法院。
对于这些店家来说,或许值不值不能用钱来算,他们真正想讨回的,并不是那点货值,千里维权之旅,更是对公平商业原则的守护。
从这个角度看,千里追踪无疑是值得的。他们的“较真”,给恶意“薅羊毛者”上了一课,让他们知道,在网购中违反诚信原则,钻规则漏洞占小便宜,也可能面临店主上门维权的可能。情节严重者还可能因涉嫌诈骗犯罪被追刑责。某种程度上,千里追踪的举动,意义已经超过维权本身,达到了普法的效果。
如今,从法律法规到平台规则,都比较注重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近年来,各头部电商平台还纷纷推出“仅退款”“极速退款”“发货迟自动赔款”等服务,“丝滑”的购物体验,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真香”。
然而,有人却利用其中的规则漏洞,意图不花钱白拿商品,恶意“薅羊毛”,变相“零元购”。这些买家收到商品后,明明没有发现质量问题,却以各种理由要求退款,却不退货,或买多退少。更恶劣的是,有的人尝到甜头后,还沾沾自喜总结成 “薅羊毛”攻略在网上发布,甚至还发展出了帮别人恶意退款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这些行为,显然违背了《民法典》合同编中的相关规定,损害公平交易原则,损害了广大商家利益。
大多商家在遭遇恶意“薅羊毛”时,因没有时间、精力和这些刻意找事的买家缠斗,选择“自认倒霉”一退了之。说起“千里追袜”事件,不少商家坦言,女店主做了很多商家不敢做的事情。一句不敢,道出了商家在规则前面临的尴尬处境。
以往,大家都会把商家当做强势的一方,一定程度上容忍“薅羊毛”的行为。但从这几起维权事件看,商家也是普通人,经营并不容易。一个好的规则,要让他们不赚“不义之财”,也不受“不白之冤”。
作为第三方的网购平台,既要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障好商家的合理利益,不应该造成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二元对立。说到底,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最大的原则首先是公平。只有买卖双方合意,才能保持健康平衡。非要谁"胸口割一磅肉",那不是什么契约精神。
如何用更公平、合理的机制,平衡消费者的权益和商家的利益,电商平台当有更多作为。比如,可以在退款程序之中,创建商家快速申诉、投诉通道与处理等机制,引入更细致的退货规则等等,只有织密相关规则、堵住侵权漏洞,才能避免网店经营者千里维权的案例一再上演。监管部门也要行动起来,及时打击恶意钻空子的行为,依法依规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