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0月13日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项目启动后,浙大妇院持续派驻专家团队,通过管理、技术和品牌“三平移”,全面提升吉林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能力和水平,实现与浙大妇院同质化发展。
2024年5月26日-31日,浙大妇院党委书记吕卫国带领新的一批专家团队前往浙大妇院吉林医院进行交流指导。
这批专家团队在浙大妇院吉林医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出诊、学术讲座、中层培训、教学查房、疑难病例手术、MDT会诊等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交流合作。
浙大妇院供图
找准医院发展发力点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浙大妇院党委书记吕卫国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输出单位,通过前期大量的走访、调研,与长春市委市政府达成共建,长春市妇产医院作为我们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依托单位。这一次,我们希望找出浙大妇院吉林医院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管理效率,从而扎实地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浙大妇院供图
专家团队为吉林医院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吕卫国书记强调,作为一家妇产科医院,要勇当使命、主动作为,聚焦优势、强化特色,面对生育力下降的趋势,敢于直面挑战,积极把握政策动态、优化制度标准,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战略思维谋发展,不断增强系统谋划的前瞻性、统筹推进的主动性,坚持知行合一、主动担当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廉洁自律,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深入调研、精心指导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5月26-27日,浙大妇院党委书记吕卫国,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敏与吉林医院领导班子、医院重点岗位负责人座谈,并为医院中层干部进行了高质量的管理培训。
浙大妇院供图
浙大妇院党委书记吕卫国以《勇当使命 主动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题,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高质量发展把脉赋能。他围绕“浙大妇院吉林医院优势在哪里”“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怎么推进”三个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要求吉林医院中层干部要“有勇气直面缺点,才有勇气改变未来”,要及时掌握政策变化,与时俱进优化举措;要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改进院科两级管理体系,有效扬长避短;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持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要坚持知行合一,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工作本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浙大妇院供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敏做的是主题为“与廉同行 ‘医’路清风”的廉政培训,警示每一位医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服务水平,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她结合近年来医疗卫生系统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警示广大医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她强调,医院要聚焦“三不腐”、系统推进“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从严从实压责任,通过具体化的政治监督、可视化的数字监督、常态化的日常监督、阳光化的网格监督来全方位加强监督力,通过规范制度建设、强化执行刚性、公开清廉模范、多样化警示教育、渗透性的文化育廉等方式,持续推动清廉医院建设走在前列。与廉同行,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加强纪律建设,知纪、明纪、守纪,恪守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卫职业精神。
学术交流赋能提升
教学查房拓宽视野
5月28日,浙大妇院吉林医院以“守正 创新 融合 发展”为主题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妇产学科协同发展学术会。5月29日开展的妇产科教学查房工作,通过交流互动、讲解指导、座谈讨论等形式,学以致用,同质提升,进一步促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
学术会议上,妇科专家金杭美主任医师分享了《盆底器官脱垂经阴道重建的方法与关注点》;产科专家王正平主任医师交流了《妊娠期CMV感染的临床问题》;中医科专家曲凡教授带来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助产及产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放射科专家邹煜详细讲述了《MRI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浙大妇院供图
专家们围绕妇科临床诊疗领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多主题的研讨与交流。
5月29日8时,妇产科教学查房开始。
妇科专家金杭美带领妇科团队走近患者床旁。金杭美听完病例汇报后,针对患者病史、用药、检查、诊断等情况现场提问、交流、讲解,提出中肯建议,并结合患者病情和术后情况详细指导,对下一步治疗给出建设性意见。
产科专家王正平围绕一例孕34周妊高症患者,与产科团队成员展开交流。王正平通过听取病例汇报、查体、询问病情,有侧重地传授妊高症疾病的诊疗经验,并针对患者孕期管理,给出权威、有力的指导。
教学查房结束后,两位专家分别开设了讲座,和医护人员展开座谈交流。金杭美细致、深入地讲解了妇科盆底手术治疗。王正平则围绕教学查房中患者的孕期管理情况继续进行深入分析。
浙大妇院供图
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在此次学术交流会议和教学查房中得以全面展现,促使妇产科团队能力与水平再上新台阶,将成为“区中”建设又一股坚实的动力,为区域百姓健康再添一份保障。
云会诊
两地三院区共守母婴安康
5月30日下午,一场跨越浙吉两地的高质量产前诊断多学科远程会诊(MDT)在浙大妇院吉林医院举办。
来自浙大妇院钱江院区、浙大妇院湖滨院区、浙大妇院吉林医院的产前诊断专家,共同探讨,为4例诊断高危母儿进行全面、细致的医学评估,并给予科学指导和诊疗建议。
浙大妇院供图
本次多学科远程会诊可谓专家云集。浙大妇院产科专家王正平、胡文胜、梁朝霞,生殖遗传专家董旻岳,放射科专家邹煜、楼芬兰,浙大妇院吉林医院执行院长栗宝华、副院长阴春霞等专家参与。
栗宝华表示,这次远程会诊齐集了多领域权威专家,针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复杂情况,给出科学诊断、预后建议和准妈妈的再生育指导。
同质提升,惠及百姓。相信,这种跨省多学科远程会诊模式,将为东北地区母婴带来更多的安全和健康保障。
解决妇产科领域的疑难重症
实现手术术式新突破
为积极推动妇产科领域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在区域内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推动同质化发展,专家团在吉林医院开展了多场高难度的妇科手术。
一位患者今年60岁,绝经10年,近半年不规则阴道流血,后进一步检测病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I期、中分化,不排除肿瘤恶性程度偏高的情况。
为防止癌细胞发生转移和扩散,降低复发几率,在国家级妇科肿瘤专家吕卫国教授的主导下,妇科团队详细讨论病例后决定,选择可足够清除患者癌变区域的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
浙大妇院供图
此先进术式对术者要求极高,不仅需要术者具备扎实的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基础、缝合手术技巧、熟练掌握盆腔解剖学知识,同时还需结合有效的并发症防范措施,方能使手术变得规范、安全。
术中,吕卫国手术操作精细、解剖清晰,出血量少,患者生命体征一直较为平稳。团队配合默契,150分钟即成功完成这一难度极高、过程复杂的妇科手术。此次子宫内膜癌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浙大妇院吉林医院在妇科恶性肿瘤精准诊疗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历时155分钟
完成首例真正的盆底重建手术
5月29日,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顺利完成一例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伴人工补片植入+腹腔镜下髂耻韧带悬吊术+尿道折叠术+会阴陈旧性裂伤修补术。这是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首例真正意义上的盆底重建手术。
患者70岁,患高血压,肥胖,2个月前出现鸭蛋大小外阴肿物脱出、漏尿和排尿障碍等问题,经检查,诊断为阴道前壁膨出Ⅲ度、阴道后壁膨出Ⅱ度、子宫脱垂Ⅰ度。
如何更好地为这例省内疑难疾病患者解忧?
在妇科专家金杭美主任医师主导下,妇科团队选择先进术式,为其量身设计了一套手术方案,其中,腹腔镜下髂耻韧带悬吊术(应用生物网片将顶端结构固定于两侧髂耻韧带上)非常适合阴道前壁膨出严重的患者。
不过,该术式对术者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术者熟练掌握盆底解剖结构,还要有高水准的缝合技巧。
浙大妇院供图
术中,金杭美操作如行云流水,精准稳妥,精彩讲解手术要点,155分钟,成功完成这一高难度手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生动地呈现了一堂优质手术示教课,为手术团队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
这台手术的成功,意义深远,标志着浙大妇院吉林医院妇科盆底重建微创技术迈上新台阶,彰显治疗个体化、方法多样化的诊治理念,医疗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术”齐做
医生妙手切除8斤重子宫肌瘤
5月30日,浙大妇院妇科肿瘤专家沈源明主任医师、吉林医院妇科一疗区执行主任彭巧华和科室负责人刘亚静及其他医护人员在查房时收到“意外之喜”,患者白阿姨(化名)的家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锦旗递到他们手中。
白阿姨今年69岁,进入今年4月份,尿频症状严重,一天小便次数甚至增至15次左右。为此,白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于5月22日来到浙大妇院吉林医院妇科一疗区就诊。
经影像检查,初步诊断疑似为盆腔内有巨大子宫肌瘤,有待术后病理结果确诊。见此情况,前来交流指导的浙大妇院妇科肿瘤专家沈源明教授立即组织会诊,查体盆腹腔巨大包块达剑突下水平,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实施“经腹子宫全切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
患者子宫多发巨大肌瘤,子宫扭曲变形,其最大一枚肌瘤向阔韧带生长,表面血管丰富,无形中增加了手术难度。
术中,主刀医生需要注意避开子宫血管,剥离肌瘤包膜时要避免损伤输尿管。沈源明与彭巧华、刘亚静等团队成员通力配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成功为患者切除一个重达8斤的阔韧带肌瘤及满布肌瘤的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并解决了盆腔的粘连问题。
浙大妇院供图
术后,白阿姨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恢复得很快,术后第一天已能下地行走。31日早晨,白阿姨病理结果回报显示:良性。白阿姨和家属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未来,医院将推广这些高难度术式,助力妇科患者术后恢复更好、复发几率更小,切实惠及区域更多百姓健康。
浙大妇院吉林医院包括五马路院区和西部院区两部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启动后,浙大妇院的专家长期入驻浙大妇院吉林医院,迄今已选派14位长期派驻专家、70余人次机动派驻和柔性派驻专家在五马路院区开展门诊、手术、查房、教学、学术交流、管理等工作。西部院区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将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