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云廊在山海间蜿蜒约25公里,如一抹蓝色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间,薄雾轻笼,树林郁郁,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对于舟山定海人来说,家门口的云廊是引以为豪的旅游风景线,也是守护定海老城区防洪安全线。水利工程如何能变身成为旅游打卡地?近日,记者随平安舟山采风团走进东海云廊,看定海如何以治水实践助推平安建设。
定海区五山水利指挥部工作人员李哲介绍,定海区因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存在上游拦蓄不足,下游行洪不畅的问题,容易发生内涝。特别是2019年国庆期间,台风“米娜”登陆舟山,定海遭遇强降雨侵袭,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为改变老城区易涝的困局,定海区委区政府当年便开始谋划以环绕定海的五座山体(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为切入口,对症下药,建设五山水利工程(分为“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四大部分),“我们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工程建好后遭遇‘米娜’级别台风时,城区河道高水位持续时间由6小时缩短至1.2小时,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定海中心城区的内涝难题。”
记者看见,在云廊边,有一排依山壁而建的水蓝色方形井盖。据了解,这就是上拦截洪渠,总长18.3公里。一到汛期,山水就会顺着地势,通过截洪渠将水引入城区上游水库或直排入海。“‘上拦’工程就是利用一条条截洪渠拦蓄山丘汇水,一方面防止山水涌入城区,另一方可将淡水资源进行存蓄,化水患为水利。”李哲说。
工程设计之初,定海区委区政府大胆决策,计划利用修渠的临时便道打造生态廊道,就是我们所说的东海云廊,串联五山,拓展城市边界,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城市空中绿道。
在东海云廊上行驶了3公里后,记者来到城北水库边,这里正是擂鼓山截洪渠汇入的地方。水库面积不大,但水面碧波荡漾。李哲介绍,“城区上游的城北水库以及红卫水库蓄洪能力有限,在无法扩容的情况下,我们新建两条总长约2.6公里的分洪隧洞,将城北、红卫水库的汇水,科学合理地调配到舟山‘大水缸’虹桥水库,这就是西调工程。”
解决了山上来水,城区平原的降水如何处置?定海创新提出泵站前置的理念,也就是“中提升工程”。在新河、城东河、城关河3条城区主要河流的中上游新建强排泵站,并配套地下涵管,只须按下开关,河水将以最大每秒32立方米的速度被迅速抽排入海,且不受外海潮位影响,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行洪。
如果把五山水利工程比做一台手术,“上拦”、“西调”、“中提升”是疏通了“大动脉”,但城区内的毛细血管如何打通?据了解,定海区重新铺设了总长30公里的大断面箱涵与管道相结合的主干排水网络,配套推进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改造扩容,促进雨水收集、输送、排放高效衔接。海绵城市基底更加夯实,居民生活也更加平安幸福。
2022年9月强台风“梅花”来袭,五山水利工程发挥重要作用,处理来水近60%,避免了城区大面积内涝情况发生。
2023年5月27日,东海云廊正式全线开放,成功举办了“星空音乐节”“跟着音乐去露营”等活动140余场,户外赛事100多场,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游客550万余人次。如今,定海区公安分局正积极探索“云廊警务”,通过“让服务渗进去、让民警沉下去”等方式,前移服务阵地,积极打造“云廊快警”,全力建设“微防护网”“微调解室”“微便民站”“微讲堂”,实现快达、快反、快处。
“五山水利以治水助推平安建设,东海云廊助力在平安之上实现共富。我们将继续以高质量的平安法治服务维护景区安全、游客权益,助推定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为舟山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绘上平安底色。”定海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