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位浙江的朋友到新疆喀什旅行,在返程的时候,想到要给家人带点当地特产。在喀什旅行期间,时常有在当地喝到砖茶,于是就去采购了几片砖茶。现场也没仔细看,等回来以后,拆开仔细一打量,然后自己把自己给逗笑了。
只见在砖茶的牛皮纸上赫然写着“浙江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想到这家公司不远千里地将茶运到新疆,自己又傻乎乎的不远千里给背了回来。往返之间,一片茶连接着它乡与故乡,只是它乡人如此熟识,如此依赖,而故乡人却如此陌生,如此一无所知。
不要说像我朋友这样的普通游客了,就算是业内很多资深人士都尚且不知,浙江也有生产各类砖茶,并且在遥远的新疆市场有着不错的市场占有率。
我曾在新疆做过边茶的调研,当时重点关注过两种生活社区,一种是城市传统生活社区,一种是传统古村落生活区。在这两个区域里,浙江砖茶像一匹黑马,总会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我有意识地收集过不少浙江砖茶的样品,90年代浙江砖茶可谓是热闹非凡,宁波的奉化、宁海均生产过砖茶,有些工厂现在依然有少量在做。而浙江金华这家叫“骆驼九龙”的品牌,从成立之初,就一直不间断在生产,并且规模稳步增长,市场不断在向外延伸,到如今,以一家企业之力,扛起了浙江黑茶这个品类的大旗。
在传统销往边区的茶叶产销市场里,大西北市场一直由两湖茶场主导。所以浙江这家黑茶企业,在过去固有的认知里,存在感很低。但是假如你抵达新疆,特别是下沉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区域里,你会被它高频出现的覆盖率给震撼!并且,它的这种市场覆盖率不是资本刺激的短线行为,也不是产区政府为了发展产业给予的特殊布局。他们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步步为营,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主动捕捉机会,一城一地,通过地推,长期耕耘,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这家企业成立于1985年,1985年出生的小孩,今年已经39岁了。所以,在新疆很多地方,有足足一代人的风味记忆早就悄然变成了浙江味道。
此前我没去过这家公司,但内心里对他们很是钦敬!浙江虽然是茶叶大省,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听说过对黑茶有过很热切地关注。这就意味着,在品类成长和品牌建设上,这家企业长期保持着一种“孤独成长”的状态。与此同时,在所谓茶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茶文化学者或囿于书斋,或热衷于崇古,这样对现实产业中近几十年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很难关注到了。这也就意味着,在产品价值塑造和消费氛围的形成上,这家企业需要靠自己去独自摸索。很难想象,他们这万里茶路和39年的光阴是如何走过来的。
前不久,刚好路过金华,时间还算宽裕,我特意造访了这家黑茶企业。时近清明假期,刚好这个时节还没有进入黑茶的生产季,偌大的园区略显冷清。在他们的园区,除了看黑茶的工业生产线,他们还特意打造了一个文化园区。整个文化园区,讲述的都是砖茶传统消费区域的故事。丝绸之路,瀚海沙漠,维吾尔风情,千年古道……这一切,都非常醒目地标注了自己生产的这些产品所具备的特殊意涵。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度,浙江中部山区里的茶叶,辗转千里万里的路途,浸泡在了远方同胞的日常生活里。
在他们品牌发展历程的展示空间,可以看到创始人夫妇早年间在新疆市场上的身影。那时候,老板娘身着白衬衣,胸前打着领带,在货车上搬运砖茶。回到那个年代,属于标准的改革先锋派头,英姿飒爽,精明干练。和公司的高管交流,谈及当年创始人为何会选择在浙江做黑茶,据他的描述是因为两句话。一句是曾经在新疆当过兵的一位亲戚讲,新疆砖茶销路很好,一片茶可以换一头羊。另外一句是在新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第一句话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来说,有巨大的利益可图;第二句话是这个品类属于刚需产品,市场空间很大。
大概也只有创始人夫妇自己心里明白,这39年里,作为企业,利益肯定是有的,不然企业不能存活,并且延续39年不间断。只是现在草原上成年的羊要大几千一头了,而一片茶砖不过几十块甚至十几块一片。与此同时,伴随着边区老百姓日益富裕的生活,他们在饮品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就整体上而言,在大西北市场,传统砖茶正在流失年轻的客群。对未来,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信心,所以在当下,他们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
作为茶叶品牌发展的这39个年头,他们一直保持着一个黑茶消费品牌的底色,因为截止到现在,他们并没有着重强调黑茶的收藏升值,在渠道上没有出现产品拥堵的现象。所以,他们的最大盟友不是渠道商,而是消费者。39年的孜孜不倦,换来的是自己产品消费区的高度认同。所以,在新疆有熟悉市场的当地茶商,时常会把自己的茶砖换上“骆驼九龙”的包装出售。这从侧面印证,在这个消费区域里,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识了这个品牌,也信赖这个品牌。
在茶行业里,39年,感觉时间好短。因为中国茶的历史确实太悠久了,作为区域公共品牌而言,可以通过文献和营销造势,将一个品类的历史塑造成百年千年的故事。作为企业品牌而言,也可以通过文化追认,讲自己的源流脉络梳理得更久远。黑茶、浙江、骆驼九龙,这3个词组合在一起,确实也找不到什么可靠的文化资源来挂靠一下,那就只能主打真实。39年,是创始人夫妇带领团队一步步走过来的茶路光阴,从最初的乡镇企业,到现在产业园里的现代化公司,黑茶在这片土地上,从无到有,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书写着浙江黑茶的产业史。
浙江金华武义县,这个地方在文献里很难找到可靠的黑茶文化内容,但这个地方的黑茶文化已经发生,正在形成。
从骆驼九龙返程,路过金华,我们也想着要带点特产,除了砖茶,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搞点“金华火腿”。“金华火腿”世界有名,“金华火腿制作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火腿最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就是发酵,通过发酵,使火腿的水分进一步蒸发,让火腿肌肉中的蛋白质发酵分解,增进肉质的色、香、味。据我所知,在唐朝开元年间就有文献记载:“火腿,产金华者佳”的记录,在两宋时期,火腿就形成了产业。看来浙江金华这个地方的物候是很适合发酵的。火腿与黑茶,同属于需要发酵的食品,骆驼九龙通过39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金华这个地方,是适合制作黑茶的。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一个“金华黑茶”的区域公共品牌也未可知。
(作者系茶文化学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