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之隔,是集市与村落;一墙之隔,是理想与生活。”这是海盐县澉浦镇六里村朱家门的真实写照。5月30日下午,在全省艺术乡建现场会上,六里村获得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荣誉,并作为嘉兴代表上台领奖。
以文聚才,艺术村落“活”起来
六里村位于澉浦镇南端,毗邻南北湖风景区,因堰而成、因堰而盛的六里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了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重点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
六里村历史悠久,宋元时期澉浦港的内河转运码头六里堰就位于六里村,成为大运河的支流之一。目前,六里村现存有9处文保,其中有多幢传统徽派与苏派建筑风格相结合的老宅,近年来对朱家门古村落的修缮保护,还原了六里村历史肌理和建筑风貌,重现千年江南水埠水街相依、粉墙黛瓦的风采。
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众多文化名家入驻,中国独立思想学者金纲、文化学者海盐县文化顾问朱岩、中国美协会员冯鸣、中国作协会员诗人白地等11位文化名人扎根创作,同步制定《朱家门艺术家“堰上共识”十条》,实现工作室的对外开放、经常性举办公益活动、为村落发展建言献策等,每一位文化名家都是乡风文明的引领者、本土文化的守护者以及艺术村落的代言人。联动市县资源,共有5名文艺村长和文化特派员驻村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艺术村落建设有了实质性成果,入驻诗人白地与六里村文学社合力创作了散文集《走进朱家门》,入驻文化名家和村民共同策划、排练和呈现村晚演出,六里村文艺乡贤周瑞文与入驻画家、六里村美术爱好者在朱家门河畔打造了网红油画墙……“人文隐逸桃源、古堰文化名村、文创艺术高地”的氛围日益浓厚,逐渐形成了“宋韵六里堰 诗画朱家门”的文化品牌。
以文惠民,艺术村落“火”起来
六里村以打造共建共享、开放包容的共富精神家园为目标,依托“堰上水彩画院”“陌上花开”“白地三影”等文化工作室,推出公益课堂、周末书房、共享花园等共享模式,为村民和游客提供精神食粮和诗意体验,朱家门成功入选“浙江有礼·四个一百”典型有礼地标。激活村民内在艺术热情,挂牌成立六里村文艺之家,为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提供活动场所,村民自发组建旗袍队、舞蹈队、腰鼓队等10余支文艺队伍,与文化名人相互学习碰撞,实现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兴”文化的转变。盘活闲置资源,将老粮仓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设置展厅、研学课堂、室外舞台等场地,极大提升文化供给能力。以活动聚人气,年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100余场次,举办的“在田野里歌唱”全民K歌秀微信直播浏览量超25万、抖音直播点赞量超10万,“村田花花”游园会吸引游客超4万人。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单日高峰超2万人次。
以文兴业,艺术村落“富”起来
六里村探索“艺术村落+产业引育”发展模式,引入乡村咖啡、民宿、书店、餐饮等10家业态,“吃住行游购娱”体系逐渐完善,为古村落带来烟火气的同时,也为当地百姓拓宽了就业渠道。以白地三影、桃园茗、野到家门口等工作室为依托,发展文化艺术交流、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文化活动策划执行等服务,推出融合艺术村落元素的文创产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2023年,六里村各类业态创收近2200万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翻番,完成经常性收入454.4万元、经营性收入233.74万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