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技能嘉善·工匠之城”技能型社会建设推进会暨2024年“嘉善工匠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举行,聚焦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厚植技能人才扎根、成长的沃土,推动建设县域技能型社会。
会上发布了嘉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推进嘉善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家门口学技能!
来看嘉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的“一图、一码、一目录”:
一图即“技能培训资源数字地图”:统筹嘉善技师学院(筹)、嘉善信息工程技术学校、全县27家技能培训机构、2家社会评价机构、8处技能等级考试考点以及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村(社区)培训阵地等资源,着力构建“企业、行业协会、学校、政府”四方矩阵联动式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绘制覆盖城乡的数字资源地图,方便劳动者一图尽览、就近选择、便捷培训,促进产教融合。
一码即“技能提升码”:扫码即可实时获取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开班信息和评价鉴定计划,并直接在线报名。“技能提升码”将在全县各公共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好就业服务站和各类培训平台广泛宣传,方便劳动者随时随地学技术提技能。
一目录即“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聚焦县“3+3”产业体系及新一代网络通信产业链,摸清产业链上“重点企业、 技能需求”两张清单,定期在县人力社保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上浮20%培训补贴标准,引导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分类精准开展培训,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让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嘉善市民不仅能在家门口学技能,还可以在嘉善劳模工匠学院、善匠学堂开展继续教育。
活动发布了助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重点工作项目,“嘉善劳模工匠学院”和嘉善县首批示范性企业“善匠学堂”培育单位正式授牌,并举行了嘉善劳模工匠学院首批讲师团成员聘任仪式和匠心传承ㆍ名师带徒签约仪式。
为构建县镇企三级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嘉善依托嘉善技师学院,将同步建设嘉善劳模工匠学院,在镇(街道)设立9个嘉善劳模工匠学院分院、首批培育10个示范性企业“善匠学堂”,利用技师学院师资、课程、设备等资源,开展技能培训、研讨交流、创新创效等活动,提升全县产业工人技能素养。
近年来,嘉善县多措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养,已培育全国技术能手1人、浙江工匠16人、浙江青年工匠67人,嘉兴首席工匠3人、嘉兴巧匠6人、嘉兴良匠64人,嘉兴青年工匠249人,这也意味着嘉善劳动者队伍由“工”到“匠”建设正加速驶入快车道,为建设智造创新强县、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作为嘉善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摇篮,嘉善技师学院(筹)也有新进展。
在启动仪式上,嘉善技师学院(筹)与相关职业教育相关企业分别签订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和数智应用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项目,计划开设机电一体化(中德班),促进嘉善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以国际化、高质量人才促进嘉善经济发展。
数智应用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围绕嘉善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区域产业链重点环节、 产业发展核心要素及产才深度融合,通过大赛、沙龙、专家研讨等活动,搭建企业、人才与院校的交流研讨对接平台,助力嘉善技师学院(筹)优化资源配置,集聚优质企业和行业人才需求资源,推进嘉善技师学院(筹)数智人才的行业输送。
“围绕县域发展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机电类专业,逐年布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媒体艺术等新兴专业。”对于学院在专业设置、管理规划方面,嘉善技师学院(筹)·嘉善中专副校长丁蕾表示,学院将采取二级分院管理模式,拟设智能制造分院、数字经济分院、高技研修分院、高职预科分院,后续根据产业需求及学生所长升学至高技研修分院,具体包括中德合作、微电子芯片、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精密制造等7个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