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医生好,我家小刘(化名)这次模拟考数学考了全班第一。再次感谢你们!”
“祝贺!祝福她高考创造佳绩!”
距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看到小刘家长发来这令人激动的信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牵挂的心才彻底放下。
高考前38天,查出小脑肿瘤。
高考前36天,成功接受双镜微创手术。
高考前30天,顺利出院投入紧张的复习中,根本看不出刚做了脑部肿瘤手术。
“光速”治疗的背后,是又一个“我与浙一暖心事”。
视觉中国供图
高考前38天
她确诊小脑肿瘤
17岁的小刘是浙江某地一高三学生,一直以来成绩都在班级前列,学习也很自律,很少让家里操心。
但从一个多月前开始,她总是莫名地头痛和恶心,常常痛到无法专心学习。一开始,她以为是没休息好的缘故,不想让家长担心便没有告诉他们。
直到4月底,小刘已经连着好几天走路都不稳了,学习效率也大大降低。一边是即将进行的高考,一边又担心身体出现大问题,一番心理斗争后,她才告诉父母,被马不停蹄带到当地医院就诊。
4月29日,距离高考还有38天。经过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当地医生发现小刘颅内长了一个约4厘米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建议准备住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
“为了孩子的健康,手术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开颅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对孩子以后的影响也太大了,我们肯定要慎重考虑。”小刘父母表示,定下心来后,把相关检查结果发给了在杭州工作的小刘小姨,托她尽快帮忙到大医院再咨询一下。
“当时我们就商量好了,如果真的没有更好的治疗方式,那该怎么治就怎么治。虽然高考很重要,但赶不上高考可以重新备战,生命不能重来。”
尽快手术“拆弹”
“绿色通道”快速入院
心急如焚的小姨立刻来到单位附近的浙大一院庆春院区神经外科咨询。
“我仔细分析了当地检查结果,小脑肿瘤诊断是明确的,手术也是肯定要进行的,但对这个孩子来说,时间点实在太特殊了。”接诊的潘德生副主任医师表示,立即手术,如果治疗和恢复过程中稍有不顺,将影响她备战高考。
但如果将手术推迟到高考后,同样风险巨大。一来小刘的不适症状已非常明显,二来肿瘤已经压迫小脑前方的脑干,影响脑脊液循环,继续进展将引发急性脑积水和脑疝,危及生命。
同样家有高三考生,潘医生对小刘家属焦虑、不安的心情非常理解。几经考量后,他与小刘父母进行了详细的电话沟通,决定尽快转院至浙大一院手术治疗。
“其实,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总体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当时最关键的就是尽可能快地将她收治入院手术并及时康复出院。”他解释道。
为此,神经外科联同入院服务中心为小刘开通“绿色通道”。入院服务中心立刻启动“全院一张床(全院床位统一调配)”联动机制,为她协调病床。
4月30日上午,小刘顺利入院。与此同时,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郑秀珏主任医师组织了术前科室大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高考前一个月顺利出院
冲吧!小刘!
5月1日,高考前36天,小刘的手术日。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次“大考”。
为了对小刘学习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确保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医护人员还贴心地指导,仅为小刘最小范围理了发。
在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峰主任医师和潘德生副主任医师主刀,采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双镜联合手术,更清晰精准地为小刘成功完整拆除了脑子里的“炸弹”。术后当天,小刘回到病房便已经能和父母交谈了。
“我们尽量把手术创伤降至最低,加速术后康复。”王峰主任医师介绍。
5月4日,高考前33天。经过3天休养,小刘的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吃过早饭,她让妈妈拿来了复习资料,开始恢复学习了。
5月7日,距离高考仅剩30天,小刘的手术切口恢复非常好,精神状态也恢复到生病前。“我一定会抓住这段好不容易‘抢’回来的时间全力冲刺的。”经过医生评估,当天她劲头十足地出院了。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在手术切除之后几乎不会复发,后续也不需要接受其他辅助治疗。
出院第二天,小刘便返校复习,根本看不出刚刚做了一个脑部手术。
花样年华不幸遭遇疾病,幸运的是,小刘有较高的健康意识,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及时就医咨询,寻求科学治疗,在浙大一院得到了顺利救治。
人生便是如此,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难以确定的挑战,唯有战胜它才能越过这道坎。于小刘而言,她已经战胜了一个“拦路虎”,也祝愿她在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