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毛利《二胎记》:从用力过猛到恍然大悟,更多的是快乐

    潮新闻 通讯员 郑秋明2024-05-29 04:12全网传播量2.1万
    00:00
    00:00

    全面放开二孩之后,有娃家庭开始跃跃欲试了。“要不要二胎?”隔三差五会成为饭桌上的焦点话题。这不,在老大七岁之际,上海作家毛利终究还是踏上了二胎之旅,由此开启了一段身体、精神经受双重洗礼的二胎大作战。

    5月26日,知名作家、自媒体人毛利携新书《二胎记》来到杭州彭埠街道杨柳郡里的纯真年代书吧现场,与一众读者分享二胎生活经历,探讨育儿难题和二胎家庭状态。

    午后先是炎日当头,继而初夏的暴雨突如其来,屋外的树林吹来阵阵清风。虽然天气忽变,分享会现场还是来了许多读者,将书店大厅坐满,其中许多人是追更毛利专栏、微博、公众号多年的老粉丝,有从绍兴、义乌、横店大老远开车赶来的。

    “见到本人了,又高又瘦又美!”“从辅导女儿作业的鸡飞狗跳中抽身,这个分享会对我来说是一个节日”“谢谢你一直带给我们的快乐”……读者难抑激动心情,毛利也给予大家“接地气、真实、有内涵”的评价。

    这样一个初夏难得的清凉舒爽的午后,由毛利的新书而引发的关于二胎生育、当下青年人的婚恋观、孩子成长的卷与躺、说走就走的全家旅居新加坡的感受体验等话题,素以“真实和真诚”为风格的毛利,金句频出,分享会现场爆发阵阵笑声,气氛温馨。

    作为江浙沪独女,当毛利从一名精致时尚的情感作家转型,生育一胎二胎的历练给了她满满的松弛感。她调侃自己来做新书活动,“五月份第一次穿上长袖长裤,生活中都是背心短裤。当你在精致赛道上走了一圈,发现还是自然这个赛道更是我这个年纪的需求”。

    毛利,知名作家、自媒体人。《VISTA看天下》专栏作家,电视剧《小夫妻》原著作者。微博“2022最具人气读书大V”“2023突破作家”,已出版《全职爸爸》《结婚练习生》《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等多部作品。所主理的微信公众号“和毛利午餐”,现已成为情感、家庭领域头部公众号之一,深受读者喜爱。

    继前一部写于2019年受到市场欢迎的作品《全职爸爸》之后,《二胎记》这本聚焦亲子关系的新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如果说《全职爸爸》引发了读者和媒体对家庭角色互换实验的关注,展示了丈夫做全职爸爸带孩子的特别模式,那么《二胎记》就是在该模式磨合良好的基础上,为婚姻家庭增加多一重幸福的密码所在。

    再次迎来哺乳期,开启近两年的漫长哺乳史;失去阿姨的帮助后,宝宝一下从别人家的小孩变成了自己家的小孩;当家庭组队出行,过程之曲折堪比唐僧取经;为了给两个孩子公平公正的爱,似乎事事都得斟酌一番;感觉自己养育小孩勤勤恳恳,结果常常被小孩反育,重新学做人……在《二胎记》中,毛利分享了许多二胎养育中的趣事、迷思。

    令人捧腹的二胎历程, 养育一胎的经验可以用在二胎上面吗?二胎家庭通常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老大和老二之间存在“一碗水端平”吗?……在本书中,毛利用她一贯的风趣笔调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自己从怀孕到二宝两岁之间的心路历程。她常常感叹生命的神奇,因为老二和老大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养育的感受也完全不同。毛利想告诉在婚姻角色、生育职责中困惑忧虑的女性:“希望这本书能给你一些小小的参考、帮助。在那些回荡着婴儿哭声的夜晚,我希望你能打开书,然后哈哈一笑,心想,原来这个问题并不算什么,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经历这些。这就足够了。”

    “恍然大悟”,是毛利生二胎最深切的体会:“一胎的用力过猛是,费劲想着怎么样给他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规划精英教育,到很多培训班试,结果还是不行,葫芦丝学着学着想换长笛,练小提琴也不按照你想的路走。二胎时,自然生态不用过于人工干预,心态很平,就好了。为什么很多人拒绝要二胎?因为一胎很累,不享受。但我发现两个孩子的话,他们不会烦你了。相对来说,独生子女家庭对爸妈的需求就很高,是家里唯一的小孩,大人怎么样教他做小孩,还是挺困难的。”

    作为一位成功转型的头部自媒体人,毛利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拥有完整内容产业链的“现象级IP”,其读者对象主要是不同程度存在恐婚、恐孕现象,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着择业、择偶、育儿等多重内卷的青年群体。其中的“基本盘”则是追随多年的专栏读者——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平台,他们汇集在一个知性而亲切的即时交流空间。

    借由《二胎记》的契机,毛利将自己的生活真实呈现,提供了对于想孕育二胎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实操的细节,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思考家庭结构变化以及社会政策影响的窗口。“一胎用力过猛,二胎恍然大悟”,毛利此次新书分享会主题设定为妈妈们的聊天局,但在现场,也吸引了不少单身女性加入话题。互动环节,有年轻的女孩提问:“虽然您微博、公众号文章每天都写很多鸡毛蒜皮,但由此憧憬自己,如果结婚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有小陈这样的伴侣,艾文和妹妹这样的小孩,就很幸福很向往了,但现实中的婚恋让我们很焦虑很迷茫。” 

    对此,毛利的回答,透露她从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到婚姻多年历练的温情体贴,给与小小的指南:“现在大部分跟你同龄的90后00后男性,很难成熟到女性要求的那个阶段。我看过一个‘男性金三角’说法,但凡有钱、温柔体贴、帅气这三点如果都成立,必定是个骗子。如果组成家庭,顾家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方面有用,别的方面就要要求低点。我更欣赏独立能力强,各种能力傍身的。”

    毛利还在生二胎过程中发现了“快乐”理论:“《成瘾》一书提到,如果人的大脑中的痛苦和快乐是一个天平,你花一天时间刷手机或不停的吃甜食,这种快乐给人巨大的空虚感,感觉不好。一味追求快乐,最终结果不一定得到快乐,而是得到一定的痛苦。但故意追求痛苦,比如考试,生一个小孩,或者跑马拉松,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但当你完成,会得到一个很大的快乐,人间值得的感受,所以我就在这条路上找到了很多看起来还挺快乐的东西。我一胎二胎情绪非常不一样,一胎时想,凭什么我个人要承受那么多苦难?为什么是我?生二胎,当你吃苦路上有个并肩同行的战友,就更能多承受。”

    还有读者的问题聚焦于全家说走就走的新加坡旅居,毛利坦言,二胎的养育感受,也使得她更为深入思考家庭、婚姻模式以及养育状态等,沉浸陪伴孩子读书、旅游: “生了小孩之后,不再有强烈充沛的情感需求,以前恋爱的快乐都轻飘飘的,而现在什么都能以比较宽容大方的心态对待,生命丰富度增加了,共情多了,情绪稳定了,更为扎实地沉浸在家庭生活中。要做一个不悔的选择,既然生二胎感悟到两个小孩那么截然不同,小孩的兴趣爱好是不会变的,没办法给小孩做更多的计划,但要为家庭,孩子尽可能创造多一点回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