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走进之江实验室,解答“十万个为什么”,埋下科学的种子

    潮新闻 记者 林辰辰 通讯员 盛汪淼芷2024-05-28 08:11全网传播量2450
    00:00
    00:00

    “芯片的用途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给宇宙录像?”

    “未来,人类的模样还会产生变化吗?”

    5月25日,在之江实验室里,科研工作者们被青少年团团围住,仿佛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答。在一场场实验室探索之旅中,大家的好奇心无限迸发,给以往“冷静”的实验室氛围,增添了无限的欢笑和惊叹。

    当天,是之江实验室举办的2024年二季度开放日活动。100余位科技爱好者和来自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杭州市杭州中学、杭十五中教育集团等学校的同学们,通过前期招募报名,走进了之江实验室园区,在科研工作者们的带领下,探秘宇宙,穿梭地球演化的46亿年时光,看前沿科学成果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这个黄色的,满身是刺的东西,竟然是望远镜?”“相场望远镜”模型旁,挤满了好奇的大朋友小朋友。之江实验室新型计算传感与智能处理研究中心研究专家张晓航为大家介绍,这些“刺”其实是相场望远镜的224路信号数字合成波束,这种望远镜能能借助智能计算的力量,快速、高效地捕捉来自宇宙的信号。他打趣道:“比如搜寻外星人,就需要相场望远镜这样的宇宙‘录像机’。”

    活动中,科研工作者们特地准备了丰富、生动的案例,或简单易懂的视频,将严谨的科研知识转为有趣的科普,为大家答疑解惑。

    在《地球的奥秘》科普报告中,数据枢纽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婷博士告诉大家,如果将地球演化的46亿光年浓缩到一天,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人类将在最后一秒才出现,相比于地球的存在的时间,我们的生命其实非常短暂。“所以大家都要珍惜时间,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芯片其实由一粒沙蜕变而来”“制作芯片的工艺和摊煎饼有些相似”“白光中的紫外线容易破坏光刻涂胶,所以实验室里的光都是黄光。”走进之江实验室微纳加工平台,讲解人、新型计算传感与智能处理研究中心工程专家朱洪力,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芯片的前世今生。

    活动现场,智能计算的魅力无处不在。通过“智能口罩”、智能芯片等丰富成果,之江实验室新材料计算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们,展示了智能计算在新材料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次开放日和第三届浙江青年科学家开放日同步举行,在“科学漫游”的最后,大家参观了“科学之美”展览,在“技术之韵”“科学之诗”“设计之问”三大板块中,启发对于科学和美学的未来想象。

    结束这场夏日科学漫游,当天来访的青少年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秒聚青科”演讲精彩纷呈,每一个话题都让我大开眼界。比如说Gilles De Regge的《利用模型制作、纹理贴图和光照渲染的技术手段来构建和讲述一个故事》,让我意识到现在的AI真的是几乎无所不能,也让我记住了未来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想象力。(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501班,岳张熙璟)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芯片制造的过程。芯片原材料只是普通的沙子,经过提取硅元素,切片,光刻等多种技术,最终制造出芯片。让我明白原来科学有如此伟大的用处,这也更加激发了我要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志向!(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707班 祁逸麟)

    作为对科技痴迷者,这次活动的每一刻都让我非常兴奋和激动,点燃了我对科技的更加浓厚的兴趣,那些我们认为的不可能,都在一步步地实现,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人类,将来我也想做那个能走在科技前沿的科学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506班,张逸盟)

    这次体验不仅让我领略了科技的魅力,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憧憬。走进之江实验室,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奥秘的科幻世界。最让我难忘的是“从沙子到芯片”。这其中要经过很多步骤。这种技术,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与神奇。(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305班 李尚骏)

    “求知欲像一束追寻光明的路线、它照亮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盛宴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无限魅力和现代科技的进步,我以后也要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创造更美的浪花!(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707班 马智麒)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关注之江实验室 感受智能计算的力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