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怎样的新型劳动者?
新时代工匠精神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5月27日,由杭州市委人才办、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联合主办的“扬工匠之精神、育新型劳动者、促新质生产力”实践活动在浙大城市学院举行。
现场,专家学者和不同领域劳模工匠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弘扬工匠精神、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分享。
当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做题为《传化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与探索》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推进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抓好五个“新”,即新科技、新产业、新平台、新关系、新主体,并着重介绍了传化集团在五个“新”方面进行的实践和探索。
“在融合创新中心,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要素的自由组合,奋力答好新时代的能源答卷!”“新质生产力的依靠力量和核心是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者要具备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大胆突破的特质。”“要着力打造一支拥有‘科学家思维+工程师能力+新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新型劳动者要以重知识、善技能、勇创新的精神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动能。”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公司首席专家、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融合创新中心主任、共青团浙江省委兼职副书记徐川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杭州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杭州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梁骏,浙江省劳动模范、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康养事业推进室营销部康养全域营业课课长代理刘廷分别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切身感悟,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新时代工匠精神、新型劳动者、新质生产力等的内涵解读和实践路径。
下午,与会人员还赴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近年来,浙大城市学院坚持“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校劳动教育新路径。
目前,学校已开设了16学时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概论》必修课,并在校内打造了耕读园、绿化养护包干区、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实践教育场景,聘请了40位劳模工匠担任劳动教育导师,讲好劳动教育“真题真做真考核”故事。建立了50余家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开展“万名师生进工厂、进农场、进商场、进机关”劳动教育实践,将劳动教育课堂从校园搬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大型商超、机关单位,讲好劳动教育的一线实践故事。
此外,浙大城市学院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40余场,高质量承办“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示范活动,邀请朱炳仁、嵇锡贵、孔胜东、王水福等一大批劳模工匠走进校园,覆盖学生17000余人次,讲好新时代劳动模范和新型劳动者故事。与杭州市总工会联合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成立全国高校首个“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连续举办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论坛,共同研讨新时代劳动教育,讲好劳动教育政企校联动、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