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摆四年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终于重启了。
在5月27日的会议后,三国发布了《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传递出了推进合作的讯号。
这份文件有哪些亮点?中日韩会如何实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图源:《参考消息》)
公共外交成重点 三国都注重青年间的交流释放什么信号?
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友骏开门见山地指出,这份文件的一大重点是人文交流。
“在如今这个复杂的国际局势与地缘政治的环境下,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能够顺利召开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标志着三国合作的‘再出发’。这次文件中的多条内容直接谈到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说明三国意识到,借助民间基础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夯实合作关系。可以说,都释放出了较强的善意。接下来,双边或三边性质的各种交流项目可能呈现井喷式发展。”他说道。
《联合宣言》指出:“文化是连接三国人民的桥梁,将继续通过‘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艺术节、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等活动,扩大三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互动的平台。我们还决定把2025-2026年作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5月8日,第八届“庐阳·志邦杯”中日韩三国围棋名人混双赛决赛在合肥举行。(图源:新华网)
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回答道,中方一贯积极倡导在中日韩合作的框架下密切人文交流,我们愿意同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提升人员往来的便利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宣言》特地提到了年轻人之间的交流。
比如,该文件表示,对2011年启动的大学间交流项目“亚洲校园”发挥示范作用,并已扩大到东盟成员国高等院校表示赞赏。“已有1.5万名大学生参与该项目,我们将积极支持该项目,争取到2030年底将参与学生数量增至3万名。”
2023年11月29日,2023“中日韩同上一堂课”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日本城西国际大学、韩国水原大学等大学的学生参与,通过视频直播连线,让中日韩学生同上鲁迅著作《故乡》这一课。(图源:新华网)
此外,中日韩儿童童话交流、青少年体育交流、三国青年营和青年公务员联合培训等各类交流项目也将继续展开。
“年轻人代表的是未来,说明中日韩并不是要增进短期合作,而是在为中长期合作奠定基础。为了迎合这个趋势,日韩应该会在政策上进行一些调整。”陈友骏说道。
日韩都希望通过外交来化解国内问题
除了增进人文交流,《联合宣言》还提出,会加强经贸、科技领域的合作,并重申将致力于保持市场开放、加强供应链合作、避免供应链中断。
当地时间5月27日,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首尔举行。始于2009年的中日韩工商峰会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配合活动。与会嘉宾围绕振兴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探讨三国企业界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图源:新华社)
很明显,这番表态和日韩领导人此前对华的强硬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
陈友骏认为,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韩国总统尹锡悦如今低迷的国内支持度。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5月10日韩国公布的民调显示,尹锡悦施政好评率仅有24%,而差评率则高达67%。在负面评价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经济民生问题。今年年初,同意“和而不同处理对华关系”的赵兑烈担任韩国外交部长,被外界认为是尹锡悦政府尝试“纠偏”的表现。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0日,在韩国首尔,尹锡悦出席总统宣誓就职仪式。新华社发(李相浩摄)
和尹锡悦相似,日本经济新闻社和东京电视台于5月24日至26日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岸田文雄内阁的支持率仅为28%,不支持的比例也高达67%。围绕自民党派系政治资金问题的相关议员处理及法律制定等,针对岸田文雄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回答“不予好评”的比例达到了83%。另外,这份调查显示,希望日本首相优先处理的政策问题中,回答“物价对策”的最多,占39%。
“为了挽救自己的支持度,日韩领导人进行了一些和缓的调整,希望通过外交来彰显自身的政治能力,同时借此化解国内问题并稳定自己的执政基础。但具体会如何与中国加强供应链和市场方面的合作,还是要‘听其言,观其行’,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陈友骏说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