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依然“高甜不减”。5月25日,杭州市婚俗改革成果交流会暨“三文”融合基地开园仪式举行,并为8对新人举行集体颁证仪式。
在上塘古运河畔,新人们身着新中式汉服,宣读着甜蜜的结婚诗词。奔流20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见证新人们的这一刻。
在集体婚礼外,杭州市民政联合市、区两级宣传部、团委等单位,对婚俗改革成果进行交流。拱墅、西湖、余杭、建德、市婚协等5个单位以表演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分享运河婚嫁宋制风雅、数字颁证科技婚礼、渔梦水乡婚俗、九姓渔民非遗婚俗、婚姻家庭辅导等婚俗改革的成果和宝贵经验。
“九姓渔民”水上婚礼表演环节,展现新安江渔民特有的风俗。所谓的九姓渔民,指常年漂泊江上的陈、钱、林等九姓,表演通过司仪先生的穿针引线和媒婆诙谐风趣的说唱进行,是新安江上靓丽的人文景观。
“水乡婚礼可太有意思了!”从小在重庆长大的新娘陈姝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像这样富有地方特色、又有质朴的民俗风情的仪式,让人着迷。“希望未来,这些有韵味的婚俗元素,也能贯穿到现代年轻人的仪式中,让更多人感悟传统习俗的魅力。”陈姝期待。
近年来,杭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开展婚姻家庭辅导、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四措并举,新时代婚俗礼仪创新实践蔚然成风,年轻人宜婚宜育宜居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杭州已经打造成功省级婚俗改革试点单位6个,全市13个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达到国家3A级以上标准,”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杭州注重全生命周期式婚姻家庭辅导,提升婚姻生活的品质。去年,杭州累计提供婚姻辅导服务8.62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100%。”
甜蜜地图
未来婚俗改革的新路径有哪些?当天,杭州市婚姻家庭辅导成长中心应运而生。成长中心依托各区、县(市)婚姻登记机关,将走进家庭、社区、农村、校园、企业,以欢喜学堂、青年课堂等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关注杭城家庭全生命周期,共促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成长。
活动现场,拱墅区民政局还发布“甜蜜地图”,推出以武林夜市、西湖文化广场、小河直街等15个不同空间类型为特点的交互式青年交友、恋爱打卡的旅游和游览平台,形成婚恋家庭社会服务与新型甜蜜经济消费的运河婚俗服务模式。
“以此为起点,杭州婚俗改革工作正不断深化创新。”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杭州将实施婚姻服务“一县(区)一品牌”战略,探索“婚登+”模式,夯实“甜蜜经济” 新基础,比如打造“婚登+爱情主题公园”,打好地域式“文化牌”、“婚登+婚俗展陈馆”,打好沉浸式“体验牌”;多路并举下,努力擦亮杭州“爱情之都”暖心服务金名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