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民众悼念直升机坠毁事件遇难者。图片来源:新华社
5月20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莱希坠机遇难的消息登上了全球各大媒体头条。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5月19日下午,一架载有伊朗总统、外长以及其他随行人员的直升机在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地区发生硬着陆事故。20日,伊朗官方确认了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的消息。
当地时间5月20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高级官员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表示哀悼。伊朗政府内阁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向国家和人民保证,将继续莱希总统的前进道路,国家的治理不会受到干扰”。
话虽如此,但如今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年迈,之前呼声最高的继承者莱希又突然离世。不少专家认为,伊朗政府内部或将引发最高领袖继任者之争。
两大阵营斗争从未停止
纷乱中东,从不缺大事。它被喻为地球的“火药桶”,堪称世界上最混乱最复杂的地区。
而在中东之内,有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独特,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它就是古称“波斯”的伊朗。
伊朗布什尔市的港口。图片来源:新华社
伊朗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位,是中东和海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大国,也常常成为全球政治纷争中的关键角色。而掌握着伊朗的最高权力的人并非总统,而是最高领袖,现任为阿里·哈梅内伊。
伊朗的政治体制特殊,是根据霍梅尼的“教法学家统治”(velayat-e faqih)理论构建的,其特色是包括最高领袖职位在内的一系列政教合一独特制度。
1979年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4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霍梅尼成为伊朗的首任最高领袖。
伊朗民众在霍梅尼陵。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为奉行神权政治的伊朗领导人,根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最高领袖是伊朗在宗教上及政治上的最高领导人及伊朗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地位和权力凌驾于直接选举产生的伊朗总统,并终身任职。伊朗最高领袖由一个88名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按照宪法选举、监督乃至罢免,其候选人资格则由现任伊朗最高领袖任命的宪法监护委员会予以审查。
目前,伊朗政坛大致分为改革派和保守派两大阵营。改革派倾向于采取更为自由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政策,支持言论自由,赞成放松一些较为严厉的宗教限制,在外交上采取实用主义政策,主张同西方国家和解。保守派则反对政治自由化和多元化,坚决维护和执行严格的宗教法令和社会管制,对外反对各种霸权,确保伊朗不受西方的腐化。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并且愈演愈烈。霍梅尼去世后,哈梅内伊作为宗教领袖,为了获得更多的宗教认可,不得不向保守派靠拢。但同时,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对于改革派的改革措施采取时而支持、时而抑制的双重态度。而保守派经常利用其掌握的国家机器打压改革派,甚至逮捕改革派重要人士。总体上看,改革派在两大阵营的交锋中一直处于劣势。
莱希遇难前为伊朗国内强硬保守派的代表,在2021年伊朗大选获胜后担任总统至今。
专家:哈梅内伊之子胜算变大
哈梅内伊生于1939年,现年已85岁,身体状况一直不佳。作为哈梅内伊学生的总统莱希,此前被普遍认为是很有机会出任下一任最高领袖的人选。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此次空难之后,最高领袖继任者人选或将充满更大的不确定性,也势必会引起各方势力的角逐,从而给伊朗政坛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对于事故原因,有专家认为,尽管官方解释称坠机是由于恶劣天气,但伊朗政治的复杂性使得许多人仍对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
当地时间5月20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根据伊朗宪法第131条,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将负责暂时管理政府,穆赫贝尔有义务在最多50天内与议长和司法总监共同安排总统选举。而舆论更为关注的是,总统之外,最高领袖的继任者角色到底“花落谁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哈梅内伊年纪越来越大,最高领袖继任者一直是伊朗近年来的热门讨论话题。
“之前关于最高领袖继任者,伊朗人认为有两个主要候选人:哈梅内伊的儿子穆杰塔巴(Mojtaba)和莱希。不管是伊朗国内,还是国际舆论界,都认为穆杰塔巴是最有力的竞争者。莱希去世后,穆杰塔巴的胜算变大了。”范鸿达表示,不过在最终确定之前,一切都还不确定。
有分析认为,穆杰塔巴可能依靠伊朗革命卫队来应对任何反对声音,这将加强伊朗革命卫队在政权中的地位。伊朗可能从一个混合的军事和神权国家演变为一个更加军事化的政治组织,国内的宗教保守主义可能减少,但对外的敌对态度可能加剧。
但是,穆杰塔巴继任也会阻力重重,因为这意味着,推翻世袭君主制上台的伊朗政权开始世袭权力,相当于否认了伊朗革命的成果,势必在统治集团内部遭遇阻力,尤其是宗教势力的反对,而且哈梅内伊也反对世袭统治。
范鸿达认为,莱希遇难之后,伊朗内部各个政治势力可能会进行比较激烈的角逐,但是角逐会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有可能是暴力,更有可能是在和平状态下的各个力量间的竞争与妥协。
“待哈梅内伊去世,最终的继任者可能是一个人,也有可能是几个人组成的委员会。”范鸿达表示。
参考资料:杨涛、张立明编著,“一带一路”国情文化丛书《伊朗概论》,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