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于这条古道,是源于上浦镇组织的首届东山古道徒步登山活动。此路线起于东山大观酒店大坝,止于国庆禅寺,全程约8公里,是集人文和美景于一体的一条经典徒步线路,吸引了不少徒步爱好者前往参加。
东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自古让无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而说起“东山古道”,不免让人想到“东山再起”的故事。据史书《晋书》记载,“东山再起”中的“东山”是指浙江绍兴境内山阴县的东山,因与东晋名士谢安有关,故这座山又称“谢安山”。当年,谢安隐居于此,在谈笑间指挥“淝水之战”,使国家转危为安,并留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东山再起”其实是再度出山担任要职的意思,而史书中提到的东山正是在上虞上浦镇境内。
乱而出世,安而隐退,这便是谢安,可以说,东山是属于谢安的。而此时此刻,它也属于正在上东山的我们。不管哪个季节,走古道是最让人窃喜的,正如此刻的东山古道,它幽静,空灵,承载着悠悠历史,也见证着时代变迁。走在前人修筑的古道上,亦是一种能切实感受到的馈赠。
“幽竹东山”“憩亭访诗”“洞桥觅诗”“龙田论诗”“木荷吟诗”“山门咏诗”,当看到这些地名,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场景?是“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的淡泊,是“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的情怀,是“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的怀念,抑或是“何处觅东山,筝泪落清樽”的感慨……东山,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诗人笔下的那情那景,更是那应物无累、清风明月般的豁达与格局,还是那家国情怀和大国担当的典范与里程碑,这些都与我们一直在传承和发扬的东山文化精神如出一辙。
曲径通幽,郁郁葱葱的竹林掩映在古道两旁,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放眼望去,林间古道显得格外清幽,哪怕是夏天,走在这样的古道里,也是一种享受。从饮马川到国庆禅寺,有青苔附着的古道,也有修缮后的石砌新道,老的新的,在某处交汇,如同时光在此汇聚绵延,悠长而坦荡。一路走来,时不时可遇见市民和游客坐在沿途的亭子里,或在斑驳的树影下,享受这一刻的闲适与放松,人影绰绰,谈笑风生。
在窑寺前自然村,却是一派地地道道的乡村风光。可以说,走东山古道,有人间烟火,有诗情画意,也有祥和美好。一个转身,见一泓盈盈湖水环绕于亭台与山间,静谧澄澈,如同仙境。山水盛宴心犹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此之谓也。
我们在东山托寄山水得真趣,放怀天外极大观。徒步结束,忽见一文案印于古道旁一侧的木牌上——在上班和上进中,选择了上山。一行人读罢,不禁哑然失笑又觉挺有意思。不过,上班还是得上,上进也是时代需要,至于上山,在工作之余,在初夏时节,跟随谢安的足迹上东山,和自然对话,在山野中寻找宁静与力量,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