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隔海情缘,话共富愿景。5月20日,嵊泗滩浒岛,嵊泗县委组织部、奉贤区委组织部、奉贤区海湾旅游区党工委、嵊泗县洋山镇党委组织开展毗邻党建交流研讨活动。
嵊泗与奉贤隔海相望,洋山滩浒岛距离奉贤海湾旅游区仅12海里。据悉,此次活动既是深入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实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以区域化党建引领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更是持续推进渔村振兴、渔业增值、渔民增收的一项务实举措。
活动中,大家参观了“东海游击总队坚持孤岛百天”爱国主义主题纪念广场,为“毗邻向荣 港湾共兴”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两地将以红色教育基地共享推动双方联学互动,进一步深化毗邻党建,引领共富之路。
紧接着,两地围绕深化双方党建联建、推动“滩浒三宝”品牌市场化进程等内容开展了专题交流,并为奉贤区餐饮协会和奉贤邮政2家“滩浒三宝”首批销售代理商授牌。海湾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姚红表示,希望通过“政府搭台、高校解题、企业推广”的模式,深化党建联建,用好上海高校、企业等资源,深入挖掘和传承海岛渔农村特色资源,做大做强本地品牌,走出一条“滩浒三宝”的“产品化设计”“市场化推广”“产业化发展”之路,增加海渔产品经济附加值,让渔民收获实打实的优惠。
这并不是嵊泗与奉贤的首次合作。隔海相望的两地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海陆联动,2000年,嵊泗县滩浒村80多户渔民“上岸”来到海湾旅游区,搬进了新村。这个新村也把洋山镇与海湾旅游区、嵊泗县与奉贤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350余名滩浒人常住在海湾旅游区,这里俨然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有了“新故乡”,如何过好“新生活”成为两地携手合作的“新方向”。滩浒村以海蜇闻名,但海蜇销售模式的不统一是影响渔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奉贤区主动联系了代理商与相关海鲜商品检测机构,同时牵头域内华东理工大学、奉贤邮政市场部和奉贤餐饮行业工会等研究“滩浒海蜇”的破题之道。眼下,包括“滩浒海蜇”在内的“滩浒三宝”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结对单位民革奉贤区委会新党员支部,设计了“滩浒三宝”图片、文字logo及包装;海蜇古法腌制工艺和鳗鱼苗捕捞技艺,入选第七批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滩浒海蜇”的市场化之路走宽了,渔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滩浒村的故事,是嵊泗与奉贤两地合作的一个缩影。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嵊泗长期以来充分发挥“与沪同城”的区位优势,加大与奉贤的合作交流力度。2020年,嵊泗县与奉贤区共同签署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两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之旅。洋山镇作为嵊泗开放交流“桥头堡”,近年来与海湾旅游区在党建联建上开展先行先试,双方在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人才共育、阵地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推动奉贤嵊泗两地开展毗邻党建助推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两地的组织部门将在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人才交流锻炼、跨区域基层治理、党建阵地共享等方面加大合作,探索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共育毗邻党建品牌,为推动两地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嵊泗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