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历史文脉——绍兴大运河边上的艺术生活

潮新闻 张亦盈2024-05-20 08:30全网传播量2984
00:00
00:00

绍兴水网密布,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浙东运河的水,更见证了绍兴文明、文化的诞生。

跨年之际,来到绍兴越城浙东运河边,我们索骥水路,穿过这里的每一座桥、每一道闸,感受运河滋润下的越城土地,有着怎样的深厚文明和文化新貌。

浙东运河文化园外景 吴越/摄

围墙内外,到处是博物馆

坐乌篷船听着欸乃的桨声,静静划过王阳明的家门口;漫步三味书屋,感受鲁迅的刻苦……越城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大禹、勾践、王阳明、秋瑾、鲁迅等名人辈出,9.09平方公里古城范围内,坐落着各级文保单位73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都说文化如水。在越城一路沿运河的方向走去,我们与文化相遇。25万平方米的浙东运河文化园犹如一个大型露天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浙东运河的现在与过往。

这座文化园总投资14.9亿元,于2020年4月开工,2023年9月完工,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表现手法营造江南烟雨、千帆竞过的古运河形象,园内建筑群起伏的屋顶错落有致,似运河奔流态势。文化园将文博、文创、文旅三大元素巧妙融合,分为“一园三区”,分别是浙东运河博物馆、运河园、文商旅功能区,构成了多维度的文化展示与体验平台。

浙东运河博物馆承担着诠释、展示这段运河历史的任务。来到浙东运河博物馆时,我们正好遇见讲解员在向几个团队做讲解,大家站在巨幅浙东运河水利形胜图雕塑前,连连惊叹。

浙东运河博物馆内景 金瑶/摄

博物馆以“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为主题,分鱼米水乡溯河源、千古名河济天下、越风河韵铸人文、因河筑梦兴浙东、流向未来的幸福河五大展厅,生动诠释了浙东运河2500多年来工程体系及水运的历史演变,展示了运河的历史地位、技术与文化遗产价值等。

去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如今,浙东运河博物馆用高科技实物保存技术,配合声、光、电技术,以数字场景重现浙东运河的历史发展脉络。落成开放4个多月,人流量突破10万人次,讲解员都忙不过来了。

此外,运河园全长4.5公里,通过保护与再利用沿河文物和传统材料,营造出既古朴自然又富含历史文化的独特风貌。文商旅功能区涵盖了文创与旅游两大板块,培育与运河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

运河两岸,新IP层出不穷

运河绍兴段,处于浙东运河的中间,它既是浙东运河的最前身,又是连接东西浙东运河的核心段。过去来往宁波与杭州的人们在这里歇脚,而今,随着近年兴起的古城游、民俗热,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让历史文脉自然赓续。

两只乌篷船头尾接连,船首新郎手捧红绣球,面色含笑,向着新娘大方施礼。宋韵婚礼穿越千年,南宋文化积淀的浓郁氛围扑面而来。这是绍兴市越城区黄酒小镇精心编排的文旅融合节目,古风韵味融入现代情趣,既展现了传统文化,又带来了地方风情,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水乡婚礼 骆海淼/摄

古城是这里的根脉,是灵魂所在,是最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不可复制的文化IP。浙东运河更是汇聚了以水乡、桥乡、酒乡为核心的水文化,以诗文、书画为特色的名人文化,以越女采莲、龙舟竞渡、鉴湖乌篷、花雕嫁女为代表的风俗文化等。近几年,越城在古城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上不遗余力。推进古城有机更新,越城更是通过文旅融合,将文化厚度转化成产业。

站在运河桥上,放眼望去是看不到尽头的运河,两岸上的老石台门、石柱刻石、古亭、闸石等遗迹为我们讲述着这里曾发生的一切。坐在堤岸上,听流水潺潺,更能感受“白玉长堤路,无水不连天”的意境。

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围绕“一城三故里”总体布局,越城提出打造以阳明故里、书圣故里、鲁迅故里、越子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环线以及绍兴古城环城河生态景观休闲环线,持续推进文化铸魂工程,深入挖掘大禹敬业治水、勾践卧薪尝胆、王阳明知行合一等文化宝藏,实现古城景区和历史街区内外联动、环城河景观带内外串联,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当地村民戴永利感叹:“现在风景好,日子也好。虽然家门口这条古运河已经不再承担航运功能,但文旅产业的带动下,客人来了、活动多了,大家伙也对未来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浙东运河贯穿古今,滋养沿线城镇快速发展。随着迎恩门历史文化街区、上大路历史文化街区、东浦黄酒小镇等陆续建成,浙东运河两岸焕发出独特魅力。

绍兴黄酒小镇 张超/摄

八字桥边,年轻面孔打卡热

来绍兴不可错过运河,也不会错过运河。绍兴被称为“桥乡”,水网密布,700余座各式古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而若论现存绍兴古桥之最,当首推“八字桥”。

我们拾级而上,迈上八字桥宽阔的桥面。这座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在不改变绍兴城内房屋街道布局的情况下,路连四方,水通南北,使得居住在周边的人们都能通过八字桥进行往来和贸易。

而今,这里则是另一幅“热闹往来”的画面。年轻的姑娘手捧着一杯黄酒奶茶,在绘着越城水乡的明信片上敲上“朝花夕拾”的印章。游客在桥头寻找最佳位置,拍下奇特的古桥构造和交错纵横的水道。再往前去,八字桥乌篷船码头,一对游客夫妇好奇地听着船夫介绍八字桥的古往今来,从船夫“卖菜喽,卖鱼喽”的吆喝声中,感受到古运河的生命与活力。

八字桥 张鹏/摄

古城保护得再好,如果没有人来居住生活,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越城区以点及面、以点线串链,让运河与文化、旅游、商业结合,整体推动文商旅全面融合。让古城焕发活力,当然少不了在设计过程中重点植入年轻人的需要。通过新功能植入,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更多年轻人群来古城生活、创业、工作,让古城兼具历史互动感和现代冲击力。

荧光夜跑、星空夜市、宋韵艺术生活展……如今,在越城,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着大家参与。去年,越城创新策划开展古城四季文商旅活动57场,融入了古越文化的内容、符号和故事。同时,还积极建设小吃一条街、茶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全面释放古城文旅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俞越

最新评论(2)
潮客缘份天空 · 2024-06-18 03:19 · 浙江杭州回复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潮客_wx5i2b · 2024-05-21 00:40 · 浙江台州回复
小桥流水人家,点亮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