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日记③|蓝鹰工程:“决不能让孩子们到流水线上去”

2024-05-16 21:25全网传播量3.1万
00:00
00:00

【编者按】

浙川一家亲,共铸山海情。

2021年6月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启动,宁波市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牵起手”。从沿海到高原,这是一次聚焦发展、承载使命的“山呼海应”。过去三年,宁波的挂职干部、专技人才等在凉山州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浙川东西部协作下的凉山州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进这个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记录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中干部群众续写出的新山海情。

 

5月16日上午9:20,走进四川省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很难不被花样繁多的课程吸引。

旅游管理专业的姑娘们穿着白衣粉裙,姿态优雅地练习着长口铜壶茶艺。

25米长的非遗草龙栩栩如生,用长长的龙尾圈出一片小空间。十余个学生正垂首,专心致志地用稻草编织着草龙的“零部件”。

国家非物质遗产-沐川草龙 谢履冰/摄

再往里走,一个穿着跆拳道服的瘦高少年迎了上来。他一边擦拭着豆大的汗珠,一边回答我们的疑问。

我们交流得知,他叫彭华新,今年四月刚结束单招,并跆拳道专项考试中取得91.4分的好成绩。这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现在,彭华新正等待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如果顺利的话,他将会进入石河子大学。

能从职中升入211大学,实在突破了我有限的认知。然而,沐川中职带来的惊喜还不止这些。我们跟着副校长王刚一路参观,数控加工、汽车养护、电商直播、刺绣……各种实用又有趣的实操课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白底红字的袜子展板前,两个高二的小姑娘正对着手机练习直播,她们面容稚嫩,口播的姿态却分外老练:“大家对我们的袜子有什么意见,一定要跟我们说,我们会及时采纳的。”

刘冬梅回忆起第一次直播,还有些羞赧,“非常紧张、非常害怕”。但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操演练,她就不再恐惧镜头,性格都变得更开放了。

沐川职中的副校长王刚告诉我,作为“蓝鹰工程”起源校,沐川职中与浙川两省企业、院校共建了24个“蓝鹰之星”冠名班 ,累计培养学生 1511 名。

三年来,沐川职中共有 855 名“蓝鹰之星”冠名班学生升入本科和大专院校(公办)。他们的毕业生平均月薪5000元以上,月薪最高可达2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个人高质量就业带动一个家庭高质量脱贫。

学生用绣花机制作的作品 谢履冰/摄

谈及“蓝鹰”的由来,王刚解释,“蓝鹰”就是蓝领雄鹰,希望孩子们学成本领,能像雄鹰一样飞出大山。

在他介绍时,一句话让我心底一颤——“我们绝不让孩子们到流水线上去,因为流水线无法提升技能,不利于他们长远的发展”。

这话让我不禁想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沐川职中不仅想让学生找到工作,还是平台好、发展空间大的好工作。

为此,他们瞄准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企业,将专业对口的毕业生精准输送过去,进行实习或工作。“所有合作的企业,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都带着我们去看过,能挑选企业的中职学校,应该只有我们这一家。”王刚说。

免学费、包吃住、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沐川职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目前,沐川职中的新校区正在动工,预计2026年能乔迁新居,届时有望招收2000多个学生。

“这三年来,我们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未来,也希望我们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输送至东部地区,服务我们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王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