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电商员工受贿9200万,民企反腐也当有雷霆之势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4-05-16 11:01全网传播量2万
    00:00
    00:00

    央视截图

    前不久,杭州警方侦破了一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王某是电商平台基础岗位的一名运营人员,他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伙同多人共同收受贿赂高达1.3亿余元,其中自己的受贿金额为9200多万元,受贿情节可谓触目惊心。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的股票账号显示,虽然亏损近千万,但账户里的余额仍有2400余万元,而这仅仅是王某受贿赃款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警方还搜查到了大量金条、现金等其他涉案财物。

    说起腐败,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那些“贪官污吏”,但其实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营往来,交易活动,也已深入社会角角落落,在此情况下,只要有经营、有交易和有营利的地方,都可能滋生“腐败”。

    大家不要觉得民企内部的“腐败”,是企业的私事,与社会公众无关。因为有腐败,就有受害者,而且腐败造成的伤害,是会在社会层面传导的,即使是民企腐败,也会刺痛社会公共利益,关乎老百姓的腰包。

    以此事为例,这位运营人员依靠审批店铺的权限,将审批做成了一门“生意”,受贿超9200万元,商家给他行贿的这些钱,从哪出呢?最后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大概率是消费者买单。

    再者,这些不符合条件的商家被这位运营人员给“放”进来了,损害了其他合法经营依规入驻平台商家们的利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窘况,这谈何公平竞争?同时,也让平台的品牌和形象蒙羞,遭受的损失难以估量。当这些“走后门”的商家,产品质量和售后无法保障时,害的也还是消费者。这个团伙所形成的倒卖官方旗舰店指标的灰黑产业链,扰乱了相关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侵蚀着行业的健康肌理,给社会带来极坏的示范效应。

    这些年,“小官巨贪”的案例屡见报端,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此案则是在告诉和提醒我们,民营企业也不乏“小职工大贪腐”,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样不容小觑。虽然这些员工不算身居要职,但只要掌握了一项关乎他人利益的权力,贪腐就有发生的可能性,蛀虫就可能会出现,这尤其需要民营企业警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干,实现更健康良性发展,既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离不开一个透明规范清朗的内部环境。整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既关系着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关系着社会的营商环境。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同样也适用于民营企业。

    具体操作层面,需要“内外合击”。外部方面,当前,完善民企人员腐败相关规定,加快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支持企业反腐,依法加大对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也是司法正在做的事。内部方面,还是要打蛇打七寸,加强对重点环节和人员的监督机制,并构建系统完备的反贿赂合规体系。

    据最高法的消息,去年法院审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案件6779件8124人,同比增长26.6%。当越轨空间不断变得逼仄,违法的成本和代价远高于所得,民营企业的“内鬼”,慢慢就无处遁形了,这也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清除了一大“拦路虎”。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一个“欧洲自然科学院”,何以能骗了一堆学者?
    潮评丨“不扫兴”班级的链式反应,是“众行远”理念的生动诠释
    潮评丨爱的故事为何能持续上新?
    潮评丨被当“反面教材”的孩子送父亲一辆车,我们该关注什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