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海宁市海洲街道梨园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给这个看似平凡的老社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5月7日上午9点,社区居民李宝丽急匆匆地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手里紧紧攥着那本精心准备的集章册。“听说出了新章,我得赶紧来打卡!”她一边兴奋地说着,一边熟练地将集章册摊开在桌面上,双手轻轻摁过每一枚印章,留下一个个充满特色的文创图案。
李宝丽所打卡的新印章,是社区在4月21日梨享阅读生活节上推出的3枚全新印章。“刷新了我对社区的刻板印象,这里不再只是提供政务服务,更是日常打卡好去处。”自从社区推出文创盖章活动以来,李宝丽不仅经常来社区盖章,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阅读会等社区活动,成为了社区里的活跃分子。
在梨园社区,像李宝丽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个曾被认为“老旧”的社区,如今在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引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老”小区如何青春态?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梨园社区。
青年“C位”成团
原先老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摊开市区地图,梨园社区的“老”字确实名副其实。它地处海宁城西,辖区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中老年群体占了14%,下辖的25个小区也以老旧小区为主。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老”社区,在去年3月入选了团中央“社区青春行动”试点社区,系嘉兴唯一。
不少人会发出疑问,为何是梨园社区?梨园社区党委书记王静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奥秘:“我们社区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学区。由于区块内覆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资源,就学条件相当便利,因此居住群体中青少年比例约40%。而且随着升学、就业,人口不断迭代更新,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保证了中青年龄层的稳定代谢。”
“好在任命的干部都比较年轻,头脑灵活,聚在一起总能碰撞出火花。”王静说,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0.92岁,社区班子平均年龄33.11岁。“这样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对于青年所想更是感同身受,天然具有换位思考的代入感,能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
当“老”社区遇上年轻干部,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青年群体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又能产生何种化学反应?在梨园社区,一场以青年为主力的基层治理“破圈融圈”行动正在上演。
升级改造,让阵地更“青春”。社区将106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为海洲街道网络文明实践阵地,内有社区科普馆、家长学校、社区青年之家等青少年活动主阵地。其中的科普馆拥有VR教育、机械展示、课堂教学等功能,这么一个好玩有趣又在家门口的场所,一经推出便在家长圈声名远扬,不少家长主动询问想带孩子来参观。
青年不止于孩子,还包括年轻父母,而他们更是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梨园社区紧抓亲子互动,带动年轻父母参与其中,并在后续的一系列活动中,一步步强化党群粘性和居民归属感。
青年马晓剑是卡森花苑的一位居民,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来到梨园社区已经两年有余,对于社区各类志愿活动向来热心。
“家里两个娃现在念小学了,我家对教育向来很重视,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所以社区的这些活动我都会尽量参与,用知行合一来让教育变得自然而然。”她表示。
让青年做“主角”,重塑社区工作模式,让社区青春阵地更牢固。梨园社区每年都会组织大大小小各类活动,而青年志愿者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点开志愿汇后台,梨园社区的数据汇总较为可观,平台启用后的三年多时间里,该社区注册志愿者总人数为1024人,累积服务时长1.9万小时,其中年轻志愿者最多的攒到了七八百分,按照每小时1积分来换算,相当于每年有260多个小时投入在社会公益活动上。
在反诈宣传和垃圾分类等社区活动中,与其他地方以老人为主的情况不同,梨园社区特别注重发挥青年的主力军作用。作为“社区青春行动”的先行示范点,他们计划未来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利用青春的力量。具体来说,他们计划在新建的智慧书房管理上引入青年志愿者,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活力。同时,他们还计划将与学校的合作从小学阶段逐步拓展至初中,以进一步拓宽青年参与社区服务的渠道。
“尽管梨园社区的年轻人口存在一定的流动性,但我们坚信,每一位在这里生活、成长的青年,都能在这里种下服务社会、高效行动的种子。即使未来他们迁移到别处,这些在梨园社区培养出的品质和习惯也会如同基因一般,深植于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服务社会的力量之源。”王静如此介绍道。
就这样,“青春社区”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年轻的社区干部、青年志愿者和在校青少年们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在政策宣传、民生服务、调解纠纷等方面发光发热。
给社区换上“青春面孔”
成为试点,应该做些什么?梨园社区给出答案:团结青年、凝聚青年,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增加社区吸引力。
近两年,集章在青年人中走红,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不少青年人在旅行中,会特意收集各景点或地方特色印章,让旅途中的回忆和纪念以“盖章”的方式留在集章册上,成为自己的“独家收藏”。
“‘集章’搭建起社区与青年人之间的桥梁,使社区文化以更鲜活有趣的形象走进年轻人心里。”王静说道。
去年8月,梨园社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礼堂书屋为原型,创作设计出海宁首套的手绘套章。随后,梨园社区又从青年阵地、青年阅读以及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持续创作设计了20多套社区文创印章。
一走进梨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对大门的桌子上,一排排印章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仔细观察,记者发现这些印章外观有的是黑色,有的是白色,有的还标注了序号。
“这些白色的都是套章,要根据序号一个个盖下去,这些黑色是单独的印章,直接盖下去就行了。”梨园社区团支部书记杨思倩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只见她按照序号拿起一枚枚印章盖下去,一个融合了社区文化的精美图案就出现在了眼前。
杨思倩告诉记者,盖章打卡就是一种年轻化的形式,这种形式让“老社区”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我们的初衷是,一方面通过盖章打卡吸引辖区内更多的年轻人来到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搭建起城市与游客之间的桥梁,更好地呈现梨园社区的文化,让游客认识梨园认识海宁。”
党群服务中心、礼堂书屋、咖啡馆、科普馆、梨小园·未来课堂、阅读会……如今,26款各具特色的文创印章,已成为梨园社区的新名片,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年轻人前来盖章打卡,也吸引了社区很多年轻人参与社区。
据统计,截至目前,梨园社区文化印章已有127人前来打卡,其中上海、杭州、新疆等外地游客有46人。今年“五一”,更是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也加入了集章“大军”。
青春力量激发社区新活力
集章打卡活动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为社区注入了旺盛的人气。那么,社区如何进一步激发青年力量,让区域发展焕发新的活力呢?
社区推出的“微光橙炬”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极大地提升了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相较于传统的积分兑换礼品,社区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更受青年志愿者的喜爱。目前,社区提供的文创兑换产品种类繁多,如以二楼礼堂书屋为灵感设计的手机支架、象征“梨享”青春的环保袋、手写的书法书签、DIY吧唧以及阅读海报日历等。根据积分兑换规则,每月25日,志愿者们都可以通过志愿汇APP进行积分兑换。
作为“章友”的李宝丽,她也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常客,已经通过积分兑换到了心仪的手机支架。“我现在的目标是那个环保手袋。”她笑着说。
梨园社区的青春气息与书香味也融为一体。社区积极打造“梨享阅读时光”,每月开展“青春不凡·梨享时光”阅读分享会,同时还以图书漂流、以书会友的形式常态化开展阅读分享。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改造中打造“礼堂书屋”,让居民沉浸式享受“家门口”的文化味。
此外,梨园社区以服务青少年为出发点,充分整合了学区和党建带团建资源,邀请辖区内学校的专业老师参与创新活动。同时,社区还联合海洲街道的5个村社,共同打造了第三课堂“梨小园·未来课堂”。这个课堂涵盖了科普教育、自护知识、心理健康、手工制作、青少年财商教育以及公益书法课等多项内容。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78场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根据社区特色,继续推陈出新,让印章展示出更多梨园特色乃至海宁特色。”王静表示。未来,梨园社区将挖掘更多文化特色,上新不同主题的文创印章和玩法,让社区文化以更鲜活有趣的形式进行传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