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以城市之名致敬工匠!嘉兴掀起培育高素养劳动者热潮

    潮新闻 共享联盟·南湖 吴晓宇 陈罡峰 张启帆2024-05-07 22:19全网传播量1073
    00:00
    00:00

    建设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近日,“技能嘉兴·工匠之城”——2024年“嘉兴工匠月”系列活动启动,对在各领域涌现出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进行了表彰,为嘉兴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嘉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授牌,并发布“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等,举行职业技能大比武。

    “工匠月”,是一次集结、一次激励、一次展望,不仅让“工匠精神”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更是推动嘉兴工匠们在新时代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沿。

    建设市域技能型社会

    如何建设“技能中国”?浙江省提出探索打造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的方案,希望为建设“技能中国”提供“浙江经验”和“浙江方案”。

    嘉兴积极谋篇布局,围绕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目标,高质量推进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今年出台的《“技能嘉兴·工匠之城”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市建成10个技能型小镇、100个技能型乡村(社区)、1000家技能型企业。

    在启动仪式现场,来自五县(市)四区的部分技能型企业和技能型乡村建设单位进行了展示。

    憨态可掬的泥塑群像,漆扇、漆盒展示,来自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的两项非遗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漂漆的体验活动,是让大家感受一下漆器技艺。”丁慧煜是嘉善县漆器非遗传承人,刚为观众展示过漆技的她,手上、围裙上染上了各种颜色,“我们在村里开设课程,为村民提供精准培训,还有海量线上课程可供选择。”

    文化传承培训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近年来,缪家村联合大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碧云花园等,倾力打造“30分钟技能培训圈”,技能带动就业,让妇女、老人等群体轻松实现有保障的“家门口就业”。

    来自海盐县的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企业的部分精密仪器产品,“我们通过‘一对一’师带徒,日常操作也是技能培训,通过企业内部、外部的技能竞赛和专业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有很多全自动、高智能化的设备,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从2020年开始,企业有了自主认定职业技能等级的资格,让符合条件的员工进入技能人才池。”

    嘉兴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围绕各地特色产业和各类工作生活场景,对照“党建引领、技能赋能、增技增收、不落一人、千村千样、产业支撑、生态优美、文化传承”的技能型乡村(社区)建设愿景,以及“党建引领、技能赋能、产教融合、自主评优、增技增效、以技提薪、人人参与、匠心传承”的技能型企业建设愿景,打造一批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的良好技能生态。

    构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

    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推进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易连强发布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通过建立“一图、一码、一目录”,促进职工增技、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

    一图即“全市技能培训评价站点图”,统筹全市16所职业技工院校、80家技能培训机构、32家社会评价机构、10家公共实训基地以及企业培训中心、村(社区)培训阵地等资源,绘制技能培训资源数字地图,方便劳动者一图尽览、就近选择、便捷培训。

    一码即“技能提升码”,扫码即可获取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开班信息和评价鉴定计划,并直接在线报名。“技能提升码”将在全市各公共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好就业服务站和各类培训平台广泛宣传,方便劳动者随时随地学技术提技能。

    一目录即“全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涵盖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新职业新业态等61个紧缺急需职业(工种),在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上浮20%培训补贴标准,引导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分类精准开展培训,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让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与此同时,围绕“产教训融合、政校企协同、引育用贯通”,市县联动,统筹开展“技能强链·技领未来”赋能计划,各县(市、区)分别围绕一条本地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链,全方位开展技能强链赋能。

    “通过8项措施,打造行业技能人才生态圈,以技能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质提效,为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技能嘉兴·工匠之城”建设中,促进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充分契合,充分释放劳动者技能潜力,让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