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观察|乐清市:“一颗仙草”带动“一方共富” 财政杠杆引导资本下乡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潮新闻 李晟曈 杨剑灿2024-05-07 09:26全网传播量1699
00:00
00:00

走进乐清北部的雁荡山,奇峰怪石,云雾缭绕,山峦起伏,翠色欲滴,迎面而来的清风中夹杂着铁皮石斛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石斛,有天下第一“仙草”美誉,多生长在悬崖峭壁且半阴湿的岩石或树木上。乐清雁荡山片区森林茂密,是我国铁皮石斛的重要产地,被誉为“中国铁皮石斛之乡”,当地村民从事铁皮石斛加工已有近百年历史。

大荆镇石斛智慧育苗

改革开放以来,乐清人民凭借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打造出民营经济百舸争流、蓬勃发展的“温州模式”。然而乐清北部荆雁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地域限制,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存在南北不平衡、城乡不协调等差异。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切实缩小三大差距,十多年来,乐清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着力发展以铁皮石斛为主导的“土特产”,化北部区域劣势为资源禀赋优势,走出一条“点绿成金”的乡村共富之路。

从2009年乐清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铁皮石斛种植与优质种苗建设,到2022年制定《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暨“1115”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全产业链发展政策,乐清从顶层设计和财政驱动积极推动铁皮石斛产业融合发展,聚力“全链扶持”夯实产业基础。据统计,乐清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6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1.3亿元,引导资本下乡促进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政策驱动下,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成为了铁皮石斛产业创新深度发展的主力军。2010年,铁皮枫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仙水重建铁枫堂;如今,铁枫堂打造的乐清铁皮枫斗省级非遗工坊,带动龙西乡等山区3000多农户从事铁皮石斛的种植、生产及加工,户均增收1.5万元,年创造超万个就业岗位,带动配套产业近8000万元产出。此外,丰之源生物科技、千斛雪酒厂、植然方适现代农业园区等石斛产业发展企业和项目不断集聚,为乐清石斛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当地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铁皮石斛

龙西乡下山头村地处雁荡山北麓,曾经是无致富产业、无整洁村貌、无秀美风光的“三无村”,如今依托铁皮石斛产业,实施村企共建政策,流转2000多亩土地经营权,创新“铁皮石斛+文创旅游”的形式,推动村民收入从传统种植收入模式变成了“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共富”模式。2020年,财政一事一议投入3500万元支持石斛农旅融合数字化项目,招引大荆乡贤回乡投资11.5亿元建设省“152”工程铁定溜溜石斛主题乐园,为下山头村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提供新引擎。如今的下山头村,已经成为了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浙江省3A级景区村。

“企业进来了,产业发展了,村里的环境美起来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当地村民感慨道。2003-2023年,乐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95元提高至4848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2.07缩小至1.68。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乐清市北片区域已成为全国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和产品初加工规模最大的产地之一。2017年雁荡山铁皮石斛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8年入选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3年铁皮石斛正式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

“一棵仙草”带动“一方共富”,乐清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资本下乡打造了乡村振兴新样板。去年,这一模式入选浙江省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下一步,乐清市将全面挖掘石斛“仙草”宝贵资源,聚焦培育雁荡山铁皮石斛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断奋进。

【调研札记】

“一花开”引来“八方富”,乐清多年来深耕铁皮石斛产业,依托民营经济的优势力量,以财政撬动社会资本下乡进村,为铁皮石斛产业增添活力,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村企共建为核心,“一颗仙草”成了乐清千万家庭的奔富之路,也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乐清市将持续发力石斛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