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关注全生命周期哮喘患者,轻度哮喘“不轻”,切勿“拖”成重度

    潮新闻 记者 曹露婷2024-05-06 23:49全网传播量8976
    00:00
    00:00

    影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病:发作突然,动辄让人无法呼吸甚至昏厥或死亡,主角常要用力吸入一个小瓶子里的气雾才能得到缓解。

    这便是哮喘,虽是编剧们爱用的桥段,但演绎的症状却并不夸张。现实生活中,哮喘病人数量庞大,据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报道,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全国约有4570万人,加上儿童患者和不典型哮喘患者,数据将超过6000万。

    来源:视觉中国

    哮喘常被比喻为“冰山”,说的是患者所表现出的喘息、胸闷、气短等只是哮喘所露出的“冰山一角”,而早于喘息所发生的气道炎症及其他复杂病理机制,则是海面下的巨大冰体,威胁极大。

    5月7日是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哮喘教育”。多年来,潮新闻·钱江晚报一直携手浙大二院沈华浩教授及其团队倡导哮喘的科学防治,曾在国际上推动发现胸闷变异性哮喘并把它写入我国最新版的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及《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为深化哮喘教育,我们邀请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大咖再谈哮喘患教,让更多人认识哮喘、了解哮喘、重视哮喘。

    受访单位供图

    轻度哮喘“不轻”

    切勿“拖”成重度

    “近期,感染、过敏等因素引发的哮喘患者多了,急诊中有的重度哮喘患者甚至还用上了ECMO抢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旻教授对此感受明显。她介绍,哮喘有轻、中、重度之分,采取的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危害都不容小觑。

    这种现象在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也有出现。就在前些天,一位60多岁的男患者就因哮喘急性发作导致呼吸衰竭,气管插管送入ICU,患者自述从小就有哮喘,却从来没有去医院接受过哮喘的规范治疗。

    “轻度哮喘占所有哮喘患者的50%~75%。轻度哮喘患者由于症状较轻,且部分症状不典型,不易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华雯副主任医师介绍,平时症状相对较少的轻度哮喘患者一旦遇到过敏、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刺激后,依然会有严重的急性发作甚至死亡的风险,接近1/3的哮喘死亡发生在轻度哮喘。

    “这类患者大多只注重短期内的症状缓解,但对哮喘长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华雯医生强调,所有哮喘患者都应当保证规范、正确地使用维持治疗,随身携带缓解类吸入制剂。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使用中高剂量吸入激素才能维持控制或依然控制不佳,这在哮喘分级上属于重度哮喘。

    “有研究表明,每年的哮喘新发病例中有50%~60%都是重度哮喘。”张旻教授分析,其中的原因既有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及时诊断,长时间后使得原本可逆的气流受限已不能通过药物逆转;还有已被诊断的患者,却没有遵医嘱治疗,“拖”成重症。

    明确诊断是降低哮喘重度化的第一要务。

    一位年轻病人因肺部结节找到张旻教授,他不经意谈起自己受背部牵拉和心前区胸闷困扰三年的感受。凭借这一线索,张旻教授为他完善了肺功能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并对因治疗,潜在规避了急性发作、进展为重度的风险。

    “重度哮喘患者要留心自己的血常规,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炎症,若指标偏高,哮喘急性发作的概率就比较高。当数值超过150个时,可能生物靶向药治疗就获益。”张旻教授说,近80%的重度哮喘可归类为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像美泊利珠单抗注射液等创新药物,可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的维持治疗,帮助患者有效减少哮喘急性发作。

    此外,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诱导痰检测、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也能够帮助医生较为精准地评估,选择重度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控制哮喘是患者一生的课题,张旻教授总会把鼓励的话挂在嘴边。她和团队常会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客观全面的肺功能检查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复诊频率。“我们会叮嘱轻度哮喘按需用药的患者,遇到感冒、过敏等明显诱因时,药物治疗必须做一个升级,如进行1~2周的维持用药或及时到院复诊。”她表示,在哮喘慢病的管理中,关注个体化以及随访监测至关重要,要秉承以最少不良反应确保更好治疗效果的原则。

    专家链接+

    张旻 教授

    张旻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科学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委。肺癌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哮喘学组副组长

    获2019年全国优秀中青年呼吸医师,2021年度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2022年度上海市优秀呼吸医师,2023年度十大医学创新专家

    华雯 副主任医师

    华雯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秘书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慢性气道疾病学组委员兼秘书

    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哮喘与变态反应学组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各一项

    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团队成员)

    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Respirology,Cell Death Dis,Frontiers in Medicine等期刊发表SCI文章数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