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松的理想——追记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

潮新闻 记者 沈晶晶 张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怀 王国平 王代强 燕巧2024-05-05 23:09全网传播量290.7万
00:00
00:00

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新婚仅一年,他离开宁波,奔赴山区丽水。这一待就是18年,为云和、缙云、松阳等地发展积极奔走;

扎根松阳时,他用一年时间,走遍400多个村庄,开启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之路,为全国乡村振兴创造浙江经验;

到省直机关工作不久,他又远赴四川,带领154名干部和1000多名专技人才,投身浙川东西部协作……

他说,人活一辈子就是要做事,为人民做事,为国家做事,为时代做事。

为了这份壮丽的事业,他交出了全部的自己——

2024年3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浙江省赴四川省东西部协作工作组(简称“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王峻因病不幸逝世,年仅52岁。

生命骤逝,斯人已远。

但是,跟王峻熟识与不熟识的人们心里,他坚守的事业还在。一如他的网名,“独山松”,傲然挺立。

理想者

一个月后,四川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里,“蓝鹰之星”冠名班的565名学生就要毕业了。有的,将读书深造;有的,将到浙江就业,成为技工、设计师等……

通过职业技能学习,职中学生能有出彩人生。

这得益于“蓝鹰工程”。这也是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中,王峻倾力推动的标志性工程。

2021年,根据中央部署,按照“一省对一省”原则,浙江结对帮扶四川。结对规模从原先40个县,增加到68个县。

当年6月1日,王峻作为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带队奔赴四川。

临行前,他给赴川挂职干部人才,也给自己,出了三道题——

“援川为什么?”

“在川干什么?”

“离川留什么?”

有人不解,浙江每年带去30多亿元资金,再加社会帮扶资金,要做800多个项目,这还不够?

朋友也不解,在浙西南山区待了18年,王峻怎么还往大山跑?

爱人卓丹却明白,这一情怀,正是两人初见时最吸引她的——王峻眼里有光。

妹妹王琛想起一件往事:高考前,18岁的王峻写下长信,思考人生价值,“他说,人活一辈子,一定要为理想奋不顾身。”

大学毕业,到宁波建工集团工作,后经省委组织部公选,30岁的王峻前往云和任副县长。离家车程七八个小时,他没有怨言:“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在云和县委组织部长、缙云县委副书记等岗位锻炼后,40岁的王峻任松阳县县长,他在任职发言时说:“当官是一时的,干事业是一世的。”

这颗心,只有一个理想主义者方能理解。

时代的、国家的、人民的事业,化为个人的事业,融入王峻的生命,支撑他奔走基层一线,驱使他踏上巴山蜀水。

赴川动员会上,他动情地说:“我们要深刻领悟,浙川东西部协作是事关区域协调发展、百姓共同富裕的‘国之大者’。”

秦巴山脉,千里彝山,雪域高原,都见过他的身影。那三道题,他写下一个个答案。

其中之一,就是“蓝鹰工程”。

一次,工作组到成都市中和职业技术学校调研,校长黄宗良感慨:“你们到职中,来对地方了。这是困难家庭孩子集中的地方,也最需要帮扶。”

几天后,王峻让各工作队排摸情况,开展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蓝鹰”,意为“蓝领鹰才”,用技能改变命运,让匠心成就梦想。

首个试点,选在沐川职中。

浙江省驻乐山市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军卫记得,2021年10月,王峻首次到沐川调研,下车就问:“‘蓝鹰工程’怎么样了?”不久后,他又在汇报材料上批示,手写了一整页纸,“他将此看成关系高质量脱贫、关系东西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

在王峻指导下,工作队结合诸暨优势产业,政企联合建起机械加工、袜艺设计等实训基地,组织绍兴等地教师定期授课,还与海亮、万安等企业签约,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一次现场会上,校长张攀介绍:“‘蓝鹰之星’冠名班已培养600多名学生,近半来自困难家庭。有学生工作不到一年,月收入过了万!”

站在展板前的王峻,嘴角上扬,眼睛微眯,笑得像个孩子。

2022年,“蓝鹰工程”在浙川对口地区全面推广。

与此同步,从打造产销“两地仓”,到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赴川挂职干部人才在王峻带领下,开展产业合作、消费帮扶、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工作,助力四川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

入川三年,国家东西部协作工作年度考核中,浙江均居全国前列。

探路者

王峻做事有何特点?

很多人想到同一个词——创新。

2011年11月,王峻履新松阳,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这座从松古盆地长出的小城,有1800年建县史。古城肌理清晰,乡镇各有风貌,还保留了100多个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数量之多,居华东地区前列。

生态文明时代,地处偏远、基础薄弱又有些资源的山区县,如何实现因地制宜的绿色发展?

不久后,松阳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田园松阳”,并将名城古村保护发展纳入中心工作。

王峻的目光,投向了乡村。

他立下“小目标”:一年时间,走遍401个村。

“县长自己跑不够,还要拉上财政、建设、农业等局长一起,连文物这样的‘冷门’单位也要叫上。”时任松阳县博物馆副馆长宋子军觉得“奇特”。

一回,接受媒体采访,王峻谈到不喜被叫“民宿县长”,“因为说小了。松阳走的是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之路。”

他说,乡村复兴,不同地域有不同追求。松阳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原则,探索“中医调理、针灸激活”模式,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复活传统村落风貌,复活传统民居生命力,复活乡村经济活力,复活优良文化基因,复活低碳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破题?

拯救老屋。

不少干部群众惊讶。原松阳名城古村老屋办副主任王树斌说,在此之前,松阳可是全省整村搬迁工作的示范县。一些偏远山村交通不便,村民就等着拆了老屋、搬到山下。

2013年,乡镇报试点。报了13个,实施的有6个。

首栋老屋——王邦庚故居启动修缮时,县里让所有乡镇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几个月后,老宅重焕生机,松阳人纷纷前来拍照留念。

第二年,试点成效初显。王峻要求全县铺开,每个乡镇修3到5栋老屋,列入年度工作考核。

近百栋老屋又“活”了,吸引文创、民宿等业态入驻。更重要的是,人的理念变了。

四都乡陈家铺村党支部书记鲍朝火说,新瓦铺上屋顶,倒塌的墙砌起来时,家的记忆和情感也回来了,“人心齐了,环境整治等工作推进顺利多了。”

2016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松阳成为全国唯一的整县推进试点县。

同年,王峻任县委书记,明确打造“田园松阳升级版”。

他把“活态保护、有机发展”思路,延伸到古城保护等工作,还提出“走山区国际化发展道路”理念。

“天方夜谭。”当时,不少人这样评价。

如今,看着松阳经验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看着松阳实践亮相德国伊达斯建筑论坛、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看着设计师、摄影师等频频造访,他们感觉到了王峻的视野。

工作到哪里,就把创新带到哪里。

初到四川,王峻也立下“小目标”:一年半内,走完68个县。

调研中,他看到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比如,温州瓯海区结对阿坝州阿坝县,一方工业和科创实力强,一方则是高原县,没基础、缺人才,工业发展不易。

怎么办?

王峻提出“全省一盘棋”思路。一个队长领衔一个课题,打破区域限制,推进茶产业、物流产业等15项工作。

例如,“西牛东送”课题,由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统筹,除了结对的红原县等,富有牦牛资源的理塘县等也可加入,建立现代产业园,共拓物流和销售渠道。

目前,该课题推动下,拉运牦牛上万头,带动近千名困难群众增收。

燃灯者

2021年国庆前,“拯救老屋”工作群里发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会换届消息。

已赴四川的王峻,写下2000余字长文。

他写道:“当一个人不为一己之私而奋斗时,会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当真正做一件有利于大众之事时,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当一件事赢得群众拥护时,就能无往而不胜!”

落款时间,“10月1日0:08”。

有人说,王峻很“拼”。

一年国庆节,他带了十几本书,在陈家铺村村委会借宿3天。节后要对接项目,他想先研究。鲍朝火问:“要不要吃什么?”王峻答:“泡面就行。”

浙江结对的68个县,占四川全省面积四分之三,很多地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王峻坚持一个不落走完。路上,还要争分夺秒看文件、改材料。同事统计,驻川900余天,王峻到基层调研、督导时间超一半。

有人说,王峻很“实”。

考察项目,他从不走马观花,看得很细,问得更细。

多位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员回忆,调研茶叶、蓝莓等项目,王峻不只是听汇报,还要逐一问亩产、成本、销售等,“不熟悉情况的干部,很容易被问倒。”

有人说,王峻很“轴”。

“云上平田”民宿联合创始人叶大宝记得,2014年她回松阳创业,一周最多能见县长四五次。不符合传统村落风貌的窗户要改、柱子要换、露台要拆,改到爱笑的大宝“想哭”。

一回,王峻说起原委,大家才恍然大悟。他说:“做任何事,最初就要定下高标准。一开始马马虎虎,后面跟着做的就不及格了。”

还有人说,王峻很“傻”。

浙江省驻甘孜州帮扶工作队成员叶小明说,他所在的理塘县,海拔4014米。王峻来调研,坚持要住在县城,“不亲身经历,怎么感同身受?”有挂职干部人才工作生活的地方,无论海拔多高,他都坚持在当地过夜。

一个节假日,工匠吴炳松在陈家铺村修老屋。远远地,他就看见王峻领着妻女,来到施工现场。他想:“谁家亲戚来了松阳,不得带去好地方玩玩。王书记倒好,带着家人跑工地。”

去云和前,王峻和卓丹说好,两周见一次。实际上,工作一忙,路途又远,18年间,有时一个月见不上一回。

去四川前,王峻答应带女儿参观三星堆博物馆。两年半里,迟迟未能成行。原打算今年春节,一家人相聚成都,王峻却因病倒下了。

这次,与君一别,天人永隔。

家人、朋友、同学、同事,连只是陪同考察过的客商,都赶到杭州吊唁。

人们说:“他有情怀、有抱负,可惜了。”

人们说:“他一辈子为理想奋斗,没有遗憾。”

人们泣不成声:“你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永远活在你的事业里。”

联合国人居署发来信件:“愿你安息,因为你对世界的贡献不会被遗忘。”

此刻,王峻安睡在故乡建德。

遗憾时间匆匆。离开松阳时,他曾说:“想为松阳做更多事。”

遗憾回归失期。他曾许诺,驻川三年期满后,带领大家一同凯旋,一个也不能少。而今,返程在即,却独少了他一人。

太多遗憾,散落风中……

清风有寄。

松树无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3)
潮客_24qwxv · 2024-05-06 00:42 · 浙江杭州回复20
从浙西南到大巴山,王峻,你的脚步从未停歇,为共同富裕铺路。
潮新闻小编 · 2024-05-06 01:14回复7
从浙江到四川,王峻步履不停,“很拼、很实、很轴”,他是真正的追梦人,也是我们的榜样!
潮客_s7tqhq · 2024-05-06 01:07 · 浙江杭州回复16
乡村振兴的蓝图,王峻用心描绘,他的奉献是永恒的赞歌。
潮新闻小编 · 2024-05-06 01:12回复4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王峻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一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为他点赞!
潮美丽来咯 · 2024-05-06 00:17 · 浙江杭州回复17
为理想奋不顾身,王峻,你的精神将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伟大事业。
潮新闻小编 · 2024-05-06 01:16回复4
王峻的选择,让世人明白: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有意义的事业和奋斗的人生
最新评论(60)
潮客_q75xro · 2024-05-09 14:46 · 浙江温州回复1
独山松的理想!致敬王峻!
潮客_杏林人 · 2024-05-08 02:35 · 浙江宁波回复2
看着看着泪盈眼眶,对这样的好干部要好好爱惜关心保护啊,别再让他倒下!
潮客_2y5xym · 2024-05-07 05:21 · 江西上饶回复1
王峻叫我“花生舅舅”,我的一段起名回忆:70年代初,我的亲舅舅喜得外孙,高兴的合不拢嘴,迫不及待叫上我这个外甥(周以春)来给治华阿姐的宝贝仔起个名字,一看这宝贝仔的确长得很俊,人见人爱人人夸。亲人心在,莫过于情,都愿他长大能博学成才,是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好苗子,准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人民服务好。敢攀勇登崇山峻岭,无所畏惧高山险峻,就取山字旁的峻吧,就叫王峻!亲人们一拍即合,一锤定音,这就是王峻名字的由来。他真的做到了,不愧是党的优秀儿子,老百姓心中公认的公仆,亲们永远怀念他一一王峻。
潮客_夏天的风 · 2024-05-07 00:42 · 浙江杭州回复1
人民的好公仆、好干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处处诠释着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一生才是最有价值的!致敬!
潮客_wmr7d8 · 2024-05-06 22:05 · 浙江衢州回复1
人民的好公仆,致敬!
潮客_iaevvh · 2024-05-06 13:57 · 浙江丽水回复2
他的足迹踏遍了松阳的山山水水所有村庄,他比大部分的松阳人更懂松阳,他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并挖掘了松阳与众不同的美,他使淹没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松阳成为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高地。他给了松阳人挺直腰杆大声说我是松阳人的自信,他使千年古县田园松阳的名片重新擦亮,并使江南秘境的美名得以传扬。
金帆风顺 · 2024-05-06 13:04 · 浙江杭州回复1
乡村振兴的蓝图,需要多少个“王峻”用心描绘,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向为理想奋不顾身的好干部致敬!
潮客_夏天的风 · 2024-05-06 11:44 · 浙江杭州回复
人民的好公仆,是我们的榜样。
潮客_q75xro · 2024-05-06 11:31 · 浙江温州回复1
向王峻同志学习致敬!
风帆666 · 2024-05-06 10:53 · 浙江杭州回复
奉献精神,人生的意义!
潮客_2yf2bc · 2024-05-06 08:59 · 浙江宁波回复
干事的好干部,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