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图腾诉说民族起源、雨帘栈道展现迁徙艰辛、青山绿水描绘耕种画卷……5月3日19时整,大型史诗旅游演艺《畲秀·千年山哈》在景宁山哈大剧院开演。演出现场,悦耳的山歌,古老的民族服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祈福舞,勾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畲家画卷。
据悉,《畲秀·千年山哈》脱胎于《千年山哈》,讲述了畲族人从广东潮州凤凰山一路迁徙至景宁后,安居乐业、和谐发展再到共生共富的新时代场景,剧目分为序、迁徙、封金、热血、盛世、尾声6个部分。此次演出不仅保留了《千年山哈》的民俗、舞蹈、音乐等元素,还加入了现代声、光、电、舞台机械、舞美包装等技术手段,将畲族的民族风情以更加创新的形式展现出来。
舞台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身临其境的舞台效果让现场观众频频叫好,掌声不断;而在灯光控制台,灯光师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精准地根据音乐和舞蹈剧情,不断切换灯光场景。“灯光是幕后工作。有舞台,有表演的地方必然会需要灯光,因为光是舞台的‘血液’。”说话间,景宁畲族歌舞团灯光师陈一剑操控着手中的设备,旋转、拨动不停。在他眼中,灯光师是舞台背后的“光影魔术手”,充满了各种挑战性和创造的可能,“每一种灯具都有着自己的特质,配合不同的舞台、布光手法以及画面输出形式,能够将原本静止的舞台变得更为灵动和惊艳。”
站在一旁的我,看着控制台上面无数的按键和推子,虽然是“新手小白”一枚,内心却并不会因初次接触而感到慌乱。作为今天的“师父”,早在正式演出之前,陈一剑就对我进行了一次“紧急培训”。“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舞台上会布置着多达140余盏灯具。这些是面光,用来给演员脸部打光;头顶上的是光束灯,用来渲染舞台的环境……”陈一剑告诉我,无论是在排练还是备场时,灯光师要做的第一项工作都是对每盏灯具进行详尽的检查,这也是最终舞台效果得以完美呈现的必要保障。
景宁畲族歌舞团灯光师陈一剑带着记者(左一)学习如何操控灯光设备。共享联盟(景宁)刘婷 摄。
“你看,先在屏幕上全选中这几盏灯具,就能看到舞台上有12个光圈,所有光圈能正常发光的话,就可以确认灯具是处于良好状态。”看着我小心翼翼地操作,陈一剑不禁打趣道:“胆子大一点,你还在新手保护期,说不定很快就可以上手。”
在带我熟悉各个按键功能的过程中,陈一剑向我透露,在成为一名灯光师之前,他曾经还是歌舞团的演员。“去年开始,我从演员转为幕后的灯光师。当时带我的师父也是一步步教我,帮助我逐渐掌握作为一名灯光师需要的技能。”陈一剑说,从台上演员到幕后工作人员,对他来说转变的只是角色,不变的还是想把和所有工作人员一起为观众呈现美妙的视觉盛宴。
“数台演出下来,你们打光是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吗?”面对我的提问,陈一剑说,灯光师不仅要了解各种灯光的特性,还要对灯光场景进行编程和设计,“《畲秀·千年山哈》是有血有肉有传承的,灯光师就是要按照这个风格特点‘大做文章’。为了更好地达到与剧情吻合的舞台效果,我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确定与相适应的演出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编程了200余个灯光编码,在具体的细节上处理了很多次,到现在是有180多个灯光编码运用到舞台中,只为让这台剧更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自今年4月起,《畲秀·千年山哈》经过审核演出、首演、公演等,累计观看人数已近万人,场场爆满,游客一批又一批慕名前来。“灯光师,是舞台上的‘美容师’,舞台,就是我们的主战场。”陈一剑说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