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排长队!桐乡羊肉面为什么这么火?

潮新闻 共享联盟·桐乡 沈惠娟2024-05-03 22:03全网传播量881
00:00
00:00

最近,B站美食“好食勇哥”的一条视频突然爆了,相较于此前3千至3万不等的播放量,这一单条的播放量飙到了98.7万,还在不断上涨中。其中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瘦点肥点?”“一个个来排队排好。”“来不及了,来个人帮忙。”……镜头那端,11点10分,位于桐乡永兴路的杭嘉湖咬强羊肉面馆内,灶台前两口浓油赤酱的大锅微微翻腾,白色的水汽蒸腾而起,店主徐永强一边询问食客,一边挑剪着羊排羊杂。顺着他的右手边看去,已排起了长龙。

“这三口1米宽的大锅循环烧。”“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到3000碗左右。”……365天无休,24小时营业,每到饭点这样的排队却仍是常态,让“好食勇哥”不禁直呼厉害。

不只是“好食勇哥”,小小一家羊肉面店,带火了不少视频,也让不少博主出了圈。桐乡羊肉面俨然成了线上的一汪流量池,吸引了不少美食达人争相涌入。而这样的流量池,正一个个散落在桐乡的大街小巷。

梧桐街道阿炎羊肉面馆、乌镇书生羊肉面、崇福美忠羊肉面馆、濮院珍珍羊肉面店、凤鸣街道飨味羊肉面……在桐乡7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更网罗着一张独属于酥羊大面的地图。

“香香香”“好吃好吃”“一口咬下去滋滋冒油”,桐乡羊肉面的火热,通过味蕾给予了“好食勇哥”最直接的答复。“这个味道没见过,以前更没吃到过。”千万粉丝博主“特别乌啦啦”也曾专为一口羊肉面,赶来桐乡……

羊肉面何以成为桐乡美食界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且一路长红?

在桐乡安家近900年的湖羊,是主角,也最有话语权。顺着这头桐乡湖羊进行探寻,透过它们的日常,我们看到了整个产业集群上下游紧密链动的身影。

杭嘉湖咬强羊肉面馆内的电视屏幕上,实时传输着江南湖羊庄园家庭农场的饲养场景。

随着董家茭白陆续采收,屏幕那头小羊们也早早吃上了这一餐浙江名优“土特产”。“秸秆变肉”的故事,已在这里续写了10余年。相距不过1.5公里,“茭白秸秆—青贮饲料—湖羊—羊粪—有机肥—种植茭白”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已形成闭环。

“之前缺少处理渠道,秸秆成了农户的负担,被弃在门前屋后或填埋,现在我们以200元/吨的价格进行收购。每年1万吨左右的茭白秸秆会在这里转化为湖羊肉,节省饲料成本约36万元。”江南湖羊庄园家庭农场副总经理张旭东介绍,由于茭白收割期较短,部分秸秆会采用青贮方式加工成饲草料。

而这样的模式,正在全市辐射开来。崇福镇和美羊场“水稻—湖羊”、石门镇三新实验羊场“杭白菊—湖羊”……资源循环,正形成湖羊养殖内生动力,让“生态包袱”成了湖羊养殖的“绿色财富”。

桐乡是湖羊的重要原产地和重点产销区。在这里,湖羊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只是吃上了本地“时蔬”秸秆,更住起了小楼房。2024年初,第一批湖羊入驻石门湾湖羊生态产业园,这座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35亩,总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的产业园,是桐乡市第一个国家级湖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有双层现代化羊舍3栋,设计存栏1万只。

就连穿戴上,身处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湖羊也尽显前卫。一款电子耳标联动“兴羊富民”应用,通过数据归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模型构建等技术,实现种养殖、免疫及种羊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构建湖羊智慧养殖体系,节省人工40%以上。

正是依托这一系列不断革新的养殖模式,我市有效推动湖羊产业从“千家万户”散养向“高效规模”养殖转型,湖羊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稳定保障,也让产业的延伸发展也有了更多可能,“桐乡湖羊”逐渐成为贯穿一二三产业的特色IP。

“咬强”羊肉面等成了我市文旅的一大亮点,不时有人循着味道走进桐乡;红烧羊肉依托“三珍斋”“香当赞”品牌从线下走到线上,市场沿着网线延伸;“羊棚”兼职起农业休闲基地,飘出阵阵野火饭的香味;湖羊文化博物馆内,讲述“湖羊全身是宝”的故事……2023年,桐乡市湖羊存栏12.42万只,出栏14.46万只,存栏500只以上规模羊场27家,省级种羊场1家,湖羊交易屠宰市场2家,湖羊产品加工企业1家,湖羊元素的博物馆1家,形成了湖羊保种育种、规模养殖、交易屠宰、产品营销、牧旅融合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接下来,一头湖羊在桐乡还会续写怎样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瞰嘉兴丨去海宁长安,赴一场“繁花”之约
00:51
梦回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在嘉兴开幕
10万平方米花海等你来打卡!来海宁赴一场繁花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