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构建“大思政课”新品牌新格局 开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新局面

潮新闻 通讯员 熊峰 范中健2024-04-30 09:57全网传播量1779
00:00
00:00

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学校“大思政课”新品牌新格局,4月27日—29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成功主办“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来自全国26个省市110所高职院校的300余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政课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学习近平文化思想,共研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共话新时代文化育人。

近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立足高职教育类型特点、紧扣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积极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着力打造省级“十四五”重点规划教材《之江匠心》,创新构建“大思政课”新品牌,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实效浸润的思政教材;高标准建设“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着力建构“红色铸魂、文化浸润、数字赋能‘大思政课’”特色课程模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开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新局面。

此外,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双高院校”建设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挖掘“大”资源、汇聚“大”合力,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虚实一体”融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虚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四个维度的融合,努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学院通过创建虚拟仿真教学体验平台,运用3D建模数字技术、AR/VR虚拟仿真资源,对接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建成网络化虚拟教学体验馆,把“虚实一体”融合式实践教学融入思政课建设,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实现虚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通过创建“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实体性实践教学体验平台,实现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通过创建第二课堂教学体验平台,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展到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依托思政课微信公众号、青马学会等一批学生精品社团,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卡尔·马克思杯”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创建了“红纽扣”思政课实践育人党建特色品牌,把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实现思政课课内课外的融合。此外,通过“引企入校、引师入课”,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单元紧密合作,创建专业化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开放性教学情境;把高风林等大国工匠请进思政课堂,实现思政课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融合,为学生成长为“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夯实职业素养与技能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助推了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成长成才。

立足“虚实一体”融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创新构建了“三实一体”大思政课建设体系,立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学方法择优推广”等项目2项,创建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国家、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各1门,发表与本教学模式相关联的学术论文10篇,形成《高职院校思政课“虚实一体”融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报告》;整理出版《高职院校“大思政课”优秀示范案例100个》《高职院校思政课“虚实一体”融合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专著,着力发挥“双高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大思政课”视域下的思政“金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为学校创建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指引和学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