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15时前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遭遇龙卷风极端天气,已造成5人死亡,33人受伤。
潮新闻记者梳理,仅从2022年至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珠三角地区已发生十多次龙卷风。
珠三角是龙卷风频发地吗,为何龙卷风总是“突如其来”?
海上龙卷风(资料图片)
龙卷风预测难度大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1991—2020年统计数据,我国的江苏、广东、湖北、安徽等省份发生龙卷风次数较多,其中以江苏和广东最多,年均分别是4.8个和4.3个。
广东地区的龙卷风主要发生在珠三角,历年来已多次出现死伤情况。2006年8月4日佛山南海区大沥镇、狮山镇遭遇龙卷袭击,6人死亡,172人受伤;2015年10月4日台风“彩虹”带来的龙卷风袭击佛山顺德、禅城两区,造成4人死亡,95人受伤,同日,广州番禺区龙卷风造成3人死亡、134人受伤。
目前,对龙卷风发生的可能性是具有早期预报能力的,但对于何时何地出现的相对精准预报预警则很难。
针对这个问题,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副教授肖福安向潮新闻记者解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龙卷风的监测和预警预报都是非常困难的,这是由龙卷风的特点决定的。
一方面,由于龙卷风尺度较小,范围一般在几米到几百米,远远小于雷达分辨率;另一方面,龙卷风从形成到消失仅几分钟,时间短也增加了预测预警的难度。
据肖福安介绍,目前主要是通过雷达监测提供预警,一般在龙卷风发生的前十几分钟进行预警提醒,但在这之前很难捕捉到龙卷风的具体发生地点和时间。
佛山市气象台副台长李彩铃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告诉潮新闻记者,目前龙卷风预警仍处于业务试验阶段,还未真正推进到常态化的阶段,仍存在各种难题,我国相关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近年一直在不断推进当中。
2013年8月,佛山气象局成立国内首个龙卷风研究中心。2018年6月8日,佛山气象局提前58分钟首次发布南海龙卷警报,同年9月17日,该局再次提前37分钟成功预警三水强龙卷。
这两次龙卷的成功预警,开创了我国台风龙卷预警先河,实现了我国台风龙卷预警“零”的突破。
为何多发于珠三角
珠三角地势开阔,又往往处于台风东侧和副热带高压西侧之间强盛的东南气流中,中低空各层都存在强东南偏南急流。
肖福安向潮新闻记者解析龙卷风的形成条件:在极不稳定天气条件下,由于空气的强烈对流活动产生一种小范围的空气涡旋,具有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等特点。除了伴随强对流活动以外,平整开阔的下垫面也有利于龙卷风的形成。因此,龙卷风常与雷暴、冰雹和暴雨等剧烈的天气相伴出现,展现出极强的破坏力。
“广东夏季强烈不稳定的天气状况是龙卷风形成的温床,加之珠三角地势平坦,相较地势不平的山区更容易出现龙卷风。”肖福安说,“从地域分布来看,珠三角和南部沿海地区是龙卷风的高发区,平均每年约发生5个龙卷风,但其实远超过这个数字,因为龙卷风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等特点,很难被发现。”
在2022年6月16日至2022年7月5日的20天内,广东省共出现了10次龙卷风,其中佛山4次、广州3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发布的《2023年中国龙卷活动及灾情特征》显示,2023年华南地区陆龙卷数量相较往年明显偏少,仅出现3个,其中广东1个,海南2个。相比之下,2023年龙卷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平原,江苏省龙卷发生频次最多,共遭受12个龙卷袭击。
此次广州龙卷风灾害发生在四月,虽然南海夏季风还未爆发,但是近期来自南海的西南暖湿气流非常强盛,加上高空冷空气的侵入的共同作用下,珠三角多地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形成了有利于冰雹和龙卷风出现的条件。4月27日白天低空急流加强,加剧了大气“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出现了强烈雷暴云团,冰雹直径之大也表明了强对流超级单体的剧烈。
肖福安表示,此次广州的龙卷风将是2015年超强台风彩虹外围龙卷以来,珠三角的最强的龙卷风之一。
他同时提醒,最近极端天气频发,广东并不是个例。4月16日阿联酋多地遭遇罕见暴雨侵袭,迪拜1天下了当地平均一年半到两年的雨量。极端降雨频发除了异常的大气环流导致的以外,其实背后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全球变暖。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大气当中的水汽含量增加的。用两块海绵举例,一块吸了20g水,另一块吸了40g水(相当于全球变暖使得大气水汽量更高),这时候用相同的力气去挤海绵,肯定是第二块海绵挤出来的水更多。
“全球变暖还导致其他很多极端天气的发生,不仅仅是强对流和龙卷风,要警惕由此带来的次生灾害。”肖福安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