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学“牵手”小镇,将碰撞出怎样的乡村振兴火花?
一年前,由陈剑平院士领衔,宁波大学与宁波鄞州区东吴镇通过党建联建模式探索的“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正式对外发布。
“大学小镇”东吴对话活动。通讯员供图
4月27日,第二届“大学小镇”东吴对话活动举行。此间,记者探访鄞州东吴镇,看到的是大学与小镇双向奔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个关于大学与小镇的启示涌上心头 :大学只需向下扎根,小镇自然向上开花。
一只西瓜
小白西瓜。东吴镇供图
“吃起来沙沙响,是老底子味道!”
“最正宗的‘西瓜’味,明年也给我点种子种种。”
在鄞州区东吴镇小白村,一排排西瓜大棚里,一只只小白西瓜即将上市。个小皮薄,又甜又脆……小白西瓜作为一代宁波人的“梦中情瓜”,因上市晚、效益低等原因,种的农户越来越少,曾一度从大众视线中消失。
“要扶持‘小白西瓜’,留住老底子味道。”2021年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陈剑平在东吴调研时建议,要在小白村重新种植西瓜,培育“小白西瓜”2.0版。
这是东吴乡贤陈剑平院士的乡愁,更是他对“大学小镇”振兴乡村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两年多来,宁波大学和东吴镇“双向奔赴”,一个负责顶层设计,一个负责组织实施,在宁波市农科院的技术加持下,如今“小白西瓜”种植面积达550亩,已覆盖东吴镇所有村庄。
一张“小白西瓜”的复兴蓝图,正徐徐展开。
西瓜,也不止于西瓜。
东吴镇。通讯员供图
东吴镇党委书记庄琪介绍说:“小白西瓜的恢复种植让我们深度思考东吴的现代农业建设该如何推进,我们和宁大一同进行了多方调研,展开了多方面探索。”
首先是建立特色农产种植体系。针对东吴镇非农非粮整治后特色农产品断层的现状,在宁大专家指导下,东吴镇整合小白西瓜、大大葡萄、天童禅茶、有机稻米等特色农业资源,积极开展稻经轮作模式的新探索,让每亩产出更具效益。
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构建乡村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的关键环节。在宁大专家指导下,利用区位及资源优势,东吴镇探索落地了鄞州全区首个农业深加工共富产业园。目前园区已入驻引发、庄永大、赵大有三家浙江老字号品牌。
围绕镇域农产品战略规划,东吴镇还打造“东乡十八街”区域品牌,邀请了宁大教师参与品牌及产品包装设计,希望将整个鄞州的特色农产集聚起来,打造具有鄞州辨识度的乡土物产。
雨生百谷,东吴不止青绿。
一个孩子
在“大学小镇”推进过程中,陈剑平院士经常带着宁大老师们深入老百姓家中聊家常、问需求。
一次走访中,有乡亲向陈院士反映,东吴卫生院没有儿科,他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就得去市区医院看,一去就是一整天,很不方便。陈院士立马和宁大医学院对接解决小孩看病难的问题。
很快,东吴镇卫生院挂上了“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东吴院区”的牌子,第一个目标就是培育儿科特色门诊。2023年8月,成立于1957年的东吴卫生院终于在67年后迎来了儿科。
陈金水是东吴镇卫生院儿科门诊的医生。“原先最近的钱湖医院,离东吴10多公里,开车至少半小时。如果去市里大医院,就更耗时了。”陈金水告诉记者。如今,她每周两天坐诊,东吴儿童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
村民有了“医靠”,东吴镇卫生院副院长石宏萍也吃下“定心丸”。新入职的两名医生,正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修,未来也将加入儿科。
如果说,卫生院开设儿科门诊,效果是立竿见影,那么在乡村小学设立研究院,则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去年6月1日,大学小镇一天之内两次“牵手”,另一项合作,就是成立宁波大学东吴教育研究院——以“东吴镇中心小学”为载体,助力东吴基础教育。在今年的第二届“大学小镇”东吴对话上,又挂牌成立了宁波大学附属东吴实验学校。
宁波大学附属东吴实验学校挂牌成立。通讯员供图
老师有机会到宁大培训,“教授团”不定期送课上门,个别老师还与宁大教授结为师徒。这些“福利”,对乡村教师和村里的孩子来说,就是撒下希望的种子。
而这些“种子”正在东吴小镇的土壤上不断生根发芽,静待花开。
一条老街
天童老街。东吴镇供图
在东吴镇,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全国佛教名刹天童禅寺,千百年来,人们进山朝拜或商贸往来,逐渐踏出了一条古道。这条古道位于天童溪南岸,东通北仑及象山港,西通小白、阿育王寺,人们习惯称其为天童老街。
自宋代起,天童老街就是远近闻名的街市,更是宁波著名的“东乡十八街”之一,但随着岁月的流转,老街逐渐破败和衰退。
在“老街小板凳”议事会上,陈院士提出“不搞大拆大建,不迁走一户居民,不搞纯商业开发”的“三不原则”。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东吴镇与宁大团队一同对老街进行微改精提,落地素斋馆、汉服馆等多种业态,实现了老街新旧风貌的有机更新,如今老街经营店铺已超60家,每年吸引游客约20万人次。
如今踏足老街,一阵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1500米长的老街,咖啡馆、书店、汉服馆、木作社、小吃店……不少宝藏小馆藏匿在此;摄影达人、身穿汉服的小姑娘、在弄堂口话家常的村民……种种景象让老街焕发新生。
客流多了,人气也旺了。
“大学小镇”双向奔赴后发生了浓浓的“化学反应”——大学生,更愿意回乡创业;本镇人,依靠人气参与产业发展;游客越来越多……
随着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落户东吴;东吴镇携手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深化校地合作;一批批宁大的“年轻力量”沉淀到老街……老街的“焕新”,正是“大学小镇”合作的成果。
“大学服务小镇,听上去是屈就,实则不然,这是在奔赴一场考试。”陈剑平院士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