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廿八都豆腐工坊:小豆子“磨”出古镇烟火气

潮新闻 记者 王晶 石怡锋2024-04-26 10:23全网传播量30.1万
00:00
00:00

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坐落着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建镇历史的古镇——衢州江山廿八都,它依山傍水、青山环绕,也被誉为“江南古塞、寻梦之都”。4月25日,“文化中国行”宣传主题活动来到浙江衢州,走进廿八都古镇。

沿着青石板小路刚踏入古镇,一阵阵香醇的豆类气息扑面而来,廿八都豆腐工坊一下子留住了游客的脚步。廿八都豆腐又叫风炉仔豆腐,是每位来到当地的游客一定不会错过的一道美食。“豆腐好吃的秘诀,就在于我们当地特产的田塍豆和必不可少的高山泉水。”廿八都古镇景区豆腐工坊负责人张君君告诉潮新闻记者,廿八都的山泉水水质澄清味甘,如此做成的豆腐极其鲜嫩、可口,具有浓郁的乡土味。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做豆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耐得住性子做豆腐的人不见得多。“豆子要提前一天浸泡,然后进行碾磨,像夏天要浸泡10小时左右。”张君君直言,做豆腐是门苦差事,大豆磨得越细才越有利于蛋白质溶出。

说着,只见张君君将豆浆移至土灶锅旁,倒入纱布中进行过滤,再将豆浆倒入锅中煮沸,整个煮浆过程中,他都在不断搅拌豆浆,控制火候。“我们沿用了古时候传下来的柴火灶烧制,在豆浆浓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锅底会结一层类似锅巴的东西,淡淡的豆香味逐渐变成了浓郁的焦香味,更带有人间烟火味,这也是廿八都豆腐和其他豆腐不一样的地方。”张君君说。

据悉,廿八都豆腐相传始于唐朝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制作工艺世代相传。廿八都豆腐制作技艺目前已被列为衢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廿八都豆腐工坊的师傅正在磨豆子 潮新闻记者 石怡锋 摄

如今,古色古香已不再是老街旧巷的唯一标签,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镇老街探索求变,思考如何留住游客的脚步。“我们通过廿八都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提升廿八都豆腐的知名度,将这款当地美食销往全国各地。”江山市廿八都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廿八都豆腐工坊由江山市农旅集团投资,将原来的农博馆改造而成,是集豆腐加工、研学、参观、传统工艺体验于一体的豆腐产业发展项目。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工坊收入达13万元,助力廿八都未来乡村研学游、民宿农家乐、周边景点实现引流。 此外,按照“景区+商户+农户+村集体”合作模式,工坊产品所需豆子全部从本地农户家中收购,目前已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60余人,人均增收1万余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廿八都古镇一角 潮新闻记者 石怡锋 摄

近年来,廿八都在古镇业态更新、旅游形态创新上持续发力,为古镇带来更多“烟火气”。未来,廿八都古镇将继续以历史文化及多年的品牌深耕为核心,充分挖掘古镇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优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文化中国行